“12岁时,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为读书登第耳。
王阳明却不以为然,认为登记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立志要成为圣贤,这一志向贯穿了他的一生。
王阳明早年醉心于程朱理学,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他曾对着竹子格物,试图从竹子中领悟天理,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大病一场,从此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
之后,他又出入佛道两家寻求心灵的解脱,但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宿。
公元1499年,28岁的王阳明终于考中进士,踏上仕途,然而他的官场之路充满坎坷,当时宦官刘瑾专权,许多政治的官员遭到迫害。
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上书营救被刘瑾逮捕的黛铣等人,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下狱论罪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承,在前往龙场的途中,他又遭到刘瑾派来的刺客追杀,他伪造跳水自尽的假象才得以逃脱~”
刘瑾:吾命休矣(?﹏?),被天幕提及了两次,现在人人都知道我是奸佞小人了。我的偶像明明是郑和呀。??o·(? ??????????? )?o·?
“龙场这个偏远荒僻,瘴疫横行的地方,却成为了王阳明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里他历经磨难,却也实现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他日夜苦思,终于在一个夜晚突然领悟到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着名的“龙场悟道”。
从此,他创立了“心学”,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重要学说,开始了他独特的思想探索与传播之路~
公元1516年,王阳明被任命为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这些地区盗贼蜂起,百姓深受其害,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未能成功。
王阳明到任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他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盗贼的详细情况,然后采用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他推行十家牌法,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和控制,使盗贼无处藏身~
他还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民兵队伍,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战斗中,他灵活运用战术或出其不意的进攻,或采用攻心战术分化瓦解敌人,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他成功平定了为患数10年的盗乱。
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他也因此声名远扬~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乱,这场叛乱来势汹汹,朱晨濠蓄谋已久,兵力雄厚,野心勃勃的企图夺取皇位。
当时王阳明正奉命前往福建勘处叛军,在途经封城时,得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在这危急关头,他手中没有兵权,却毅然决定挺身而出,肩负起平叛的重任。
王阳明先是假装传檄各地赴江西勤王,以虚张声势的策略迷惑宁王,他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文,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精兵共8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16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
这一计谋果然奏效,宁王朱宸濠心生疑虑,按兵不动,为王阳明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来筹备兵力。
随后王阳明迅速集结力量,他督率吉安知府文定,力邀江西在任及致仕官吏备战,在袁州聚集各道兵马,加紧征调粮草,制造兵械战船。
当宁王朱宸豪发现中计,率兵先后攻陷九江,南康正准备攻打安庆时,王阳明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决策,有人建议他前往安庆救援,但他分析局势后认为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趁机攻击后背,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而直捣南昌~
南昌守备空虚,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王阳明率领军队迅速攻占了宁王的南昌大营,朱晨濠得知后急忙回师救援。
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决战,这场决战惊心动魄,持续了10余天,王阳明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巧妙地运用战术,最终成功活捉朱晨濠,将宁王叛乱彻底平定。
整个叛断从爆发到被平定,仅仅历时一个月,王阳明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然而王阳明的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封赏。
武宗朱厚照自号威武大将军,率领大军南下,实际上是想享受平叛的功劳和乐趣,一些佞幸之臣为了迎合武宗,竟要求王阳明将朱成濠释放,然后再让武宗亲自擒获,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这样荒唐的要求,王阳明据理力争,但也陷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
后来在太监张勇的指点下,王阳明重新上疏,严明皇帝及其宠臣的功绩才得以逃过一劫。”
张勇:万万没想到,我有一天能出现在天幕里,虽然只是背景吧,但至少青史留名了。起码比天幕里说的刘瑾大太监好多了吧,还好我没有那样做。至少天幕没有说我的不是。←_←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