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中原深耕,士绅反扑起波澜
乾朝的电报线刚铺到洛阳旧郡,《均田令》的布告就贴满了河洛之地的街巷。可布告上 “按丁授田,永为世业” 八个字,没让百姓来得及欢呼,先点燃了旧士绅的怒火 —— 那些占着万亩良田、靠佃户租子过活的豪强,看着自家田契上的红印被划掉,眼里像要冒火。
洛阳城的王家府邸里,前朝太傅王允之孙王琛正对着一群士绅拍案大怒。他手里攥着被撕得残缺的《均田令》布告,指节发白:“乾朝这是要断我们的根!祖辈传下来的田产,凭什么分给那些泥腿子?他们懂什么叫‘耕读传家’?不过是一群抢东西的乱贼!”
座下的士绅们纷纷附和,有的拍着桌子骂,有的抹着眼泪哭:“王公子说得对!咱们在中原扎根几百年,岂能让一群北境来的外人欺负?”“我家佃户都开始闹着要分田了,再不想办法,咱们都得饿死!”
王琛见众人情绪被调动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块刻着 “晋室正统” 的玉牌,往桌上一放:“诸位,乾朝新立,根基未稳,主力还在北疆!咱们只要打着‘匡扶晋室,驱逐乾逆’的旗号,召集溃兵游勇,再裹挟些流民,定能把乾朝的人赶出去!到时候,田还是咱们的田,规矩还是咱们的规矩!”
士绅们眼睛一亮,纷纷掏钱捐粮,有的还派家丁去联络附近的土匪、旧军溃兵。不过半月,王琛就聚众数万,手里拿着大刀长矛,还有几门从旧军仓库里翻出来的土炮,气势汹汹地攻占了洛阳府库,杀害了乾朝派来的新任县令 —— 那位刚带着民务司官员丈量完土地的县令,到死手里还攥着未分发完的田契。
“报 ——!河洛之地叛乱!王琛叛军占洛阳,杀县令,裹挟流民数万,周边三县已失!”
急报送到承天殿时,柳娘子正在整理中原的均田台账。她看着急报上的字,手一抖,台账掉在地上,脸色瞬间苍白:“我们派去的基层官吏,很多还没来得及撤出来,有的被杀害,有的被驱逐…… 河洛的百姓,怕是要遭罪了。”
林烨捡起台账,指尖划过 “洛阳府已丈量田亩三十万亩” 的记录,神色平静,眼中却透着寒光:“旧势力的反扑,只会迟来,不会缺席。他们以为靠几句‘晋室正统’的空话,就能夺回失去的特权?太小看乾朝,也太小看中原的百姓了。”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在河洛之地的位置画了个圈:“这不仅是对我们新政的考验,更是对中原民心的最终争夺。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 既要平定叛乱,更要让中原百姓看清,谁才是真的为他们好。”
话音落,林烨的雷霆手段接连下达:
“传我命令,赵铁柱率本部精兵五千,乘蒸汽卡车,直扑河洛,限期半月平叛!” 林烨看向军务司官员,“告诉赵铁柱,叛军多是乌合之众,不用跟他们拼消耗,用装备和速度打垮他们!”
“格物院抽调十名技术人员随军,携带五台便携式电报机。” 他又转向阿牛,“让技术人员教会前线士兵用电报,叛军的动向要随时传回黑山坳,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偷袭。”
“还有,让民务司立即公告河洛百姓:凡受叛军裹挟者,只要放下武器,既往不咎,之前被强征的粮食,乾朝双倍补偿;凡举报叛军头目、协助平乱者,按《均田令》优先分予上好田亩,还能记实绩,将来参选议事院代表有优势!”
最后,林烨看向柳娘子:“调拨十万石粮食,在河洛各地设立粥棚,每个粥棚都派乾朝官吏值守,告诉百姓,跟着乾朝有饭吃,跟着叛军只有死路一条。”
命令通过电报飞速传往各地。赵铁柱接到命令时,正带着部队在北疆休整。他立即让人把蒸汽卡车的锅炉点燃,士兵们扛着 “乾武一式” 步枪,搬着弹药,迅速登车。“都给我快着点!” 赵铁柱站在卡车上喊,“半月之内要是平不了叛,咱们都没脸回黑山坳!”
蒸汽卡车沿着刚修好的中原官道疾驰,一天能跑两百里,比骑兵还快。沿途的百姓看到冒着黑烟的卡车,都好奇地围过来,赵铁柱让人停下来,给百姓们讲乾朝的《均田令》,讲王琛叛军的恶行:“他们占着良田不种,还不让你们分田,这样的人,咱们能让他们得逞吗?”
百姓们纷纷摇头,有的还主动给部队指路,说哪里有叛军的岗哨。
格物院的技术人员也没闲着,他们在前线搭建起电报站,士兵们只要发现叛军动向,就立即通过电报传回:“洛阳东南二十里,发现叛军千人,正往府库运粮”“偃师县外,叛军裹挟流民三千,准备进攻县城”。
赵铁柱根据电报传来的情报,调整行军路线,专打叛军的薄弱环节。第一次交战,叛军还没看清乾朝的部队,就被 “乾武一式” 的枪声吓慌了 —— 他们手里的大刀长矛,根本近不了乾朝士兵的身,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倒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