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元三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都要早。细碎的雪花飘落在未央宫的琉璃瓦上,却掩不住殿内凝重的气氛。
“匈奴五万铁骑南下,已破云中郡,太守战死。”兵部尚书程不识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响,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珠帘后,阿娇的指尖微微发白,但声音依旧平稳:“李广将军现在何处?”
“李将军率部在雁门关外阻击,但兵力不足,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阿娇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一阵难堪的沉默后,卫绾颤巍巍出列:“长公主,国库空虚,实在不宜大动干戈。不如...不如遣使和谈,许以金帛...”
“不可!”刘武勃然大怒,“匈奴豺狼之性,和谈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那梁王的意思是要战?”卫绾反唇相讥,“军饷从何而来?粮草从何而出?”
眼看两人就要争执起来,阿娇轻轻叩了叩案几:“够了。”
殿内顿时安静。
“战,必须战。”阿娇的声音清晰坚定,“但不是硬战。”
她起身,珠帘晃动间露出窈窕的身影:“传旨,命李广将军固守待援。另,开放武库,补充边军装备。”
“可是长公主...”户部尚书欲言又止。
“军饷的事,本宫自有办法。”阿娇打断他,“退朝。”
回到长乐宫,阿娇立即召见兰台社核心成员。
“查清楚了吗?匈奴为何突然大举南下?”她问张沐。
张沐递上一卷密报:“是赵王余孽勾结。我们在赵王府搜出的密信显示,刘昌生前与伊稚斜约定,若他起兵,匈奴便南下策应。”
阿娇冷笑:“果然如此。刘昌虽死,他的党羽还在兴风作浪。”
“还有一事,”刘无采补充道,“无采查到,朝中有人向匈奴泄露了边军布防图。”
阿娇眸光一凛:“是谁?”
“还在查,但线索指向...”刘无采迟疑了一下,“卫家。”
卫家?丞相卫绾的家族?阿娇陷入沉思。卫绾虽然保守,但向来忠心,会是他吗?
“继续查,但要秘密进行。”她吩咐道。
这时,李婉儿匆匆进来:“殿下,边关急报!雁门关...快守不住了!”
阿娇猛地站起:“具体情形?”
“匈奴动用了攻城车,关墙已出现裂痕。李将军身先士卒,左臂中箭,仍坚持督战。”
殿内一片寂静。雁门关若破,匈奴铁骑将长驱直入,直逼长安。
阿娇沉思片刻,忽然道:“传梁王、张沐。”
当夜,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长乐宫密室中成形。
“你要亲自去边关?”刘武震惊地看着阿娇,“不行!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我才必须去。”阿娇平静地展开地图,“王叔你看,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守军士气不垮,再守十天不成问题。”
她指向地图另一处:“而这里,白道川,是匈奴大军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派一支奇兵绕到敌后,断其粮道...”
“围魏救赵!”张沐眼睛一亮,“但谁能担此重任?”
阿娇的目光落在张沐身上:“你。”
张沐毫不犹豫:“沐万死不辞!”
“不只要你,”阿娇道,“我还要亲自去雁门关,稳定军心。”
刘武还要反对,阿娇抬手制止:“王叔,长安就交给你了。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稳住朝局。”
三日后,一队轻骑悄悄出了长安,向北疾驰。
阿娇一身戎装,骑在马上,英姿飒爽。张沐紧随其后,再后面是五十名兰台社精锐。
为掩人耳目,他们扮作商队,昼伏夜出。然而就在即将到达边境时,还是遭遇了埋伏。
“有刺客!”护卫高呼的瞬间,箭矢已如雨点般射来。
张沐第一时间挡在阿娇身前,挥剑格开数支利箭。
刺客显然有备而来,武功高强,很快就将护卫压制。
“他们的目标是殿下!”张沐边战边喊,“保护殿下先走!”
阿娇却拔出佩剑:“我陈阿娇,从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她剑法灵动,竟接连刺倒两名刺客。所有人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长公主有如此身手。
趁此间隙,张沐吹响哨子,潜伏在暗处的兰台社死士纷纷现身,战局瞬间逆转。
刺客见势不妙,纷纷服毒自尽。
“死士...”张沐检查尸体后面色凝重,“训练有素,不是普通刺客。”
阿娇擦去剑上的血:“看来有人不想我们到雁门关。”
她蹲下身,从一个刺客怀中搜出一枚令牌,上面刻着一个“卫”字。
果然与卫家有关。阿娇将令牌收起,不动声色。
三日后,雁门关在望。
此时的关墙已是千疮百孔,城楼上汉军旗帜歪斜,却依然在风中顽强飘扬。
“来者何人?”城上守军厉声喝问。
阿娇取下头盔,露出真容:“镇国长公主陈阿娇,特来劳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