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斋外,竹林轻响。王悦之骤然睁眼,周身道韵瞬间敛入体内。真迹金光隐去,斋内重归寂静。他听觉远超常人,那声响绝非风吹竹动,而是有人极力掩饰的脚步声!
竟有人潜至墨韵斋外!
是府中之人?还是外敌已窥破行藏?
他迅速将真迹用锦缎盖好,放回供桌暗格,身形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滑至窗边,透过细密窗格向外望去。
竹影婆娑,月色初上。只见一个纤细窈窕的身影,正悄立于竹林边缘,面朝墨韵斋,似乎犹豫着是否要靠近。那身影穿着府中低等侍女的服饰,裙裾微动,侧脸在月光下显得苍白而熟悉。
王悦之瞳孔微缩——竟是自幼贴身服侍他笔墨、后被调至母亲院中的侍女,青鸾!
她为何深夜来此?神色为何如此惊惶不安?
只见青鸾双手紧握,指尖发白,频频回首张望,似怕被人发现。她最终似下定决心,快步走向斋堂,竟也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颤抖着插入锁孔!
王悦之心中巨震。除他之外,何人还有此斋钥匙?
门被轻轻推开,青鸾闪身而入,迅速合门。她背靠着门板,剧烈喘息,胸口起伏不定,显然紧张至极。一抬头,正对上隐于窗边阴影中、易容改扮的王悦之。
“啊!”她低呼一声,吓得几乎软倒,手已按向腰间,似要摸出防身之物。
“青鸾,是我。”王悦之压低声音,褪去伪装的沙哑,恢复本音。
女子浑身剧震,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借着窗外微弱月光,仔细辨认着那张陌生脸庞上唯一熟悉的眼瞳。泪水瞬间涌上眼眶:“郎…郎君?!您…您没死?!”声音哽咽,充满惊喜与骇异。
“嘘!”王悦之示意她噤声,目光锐利,“你怎会来此?还有钥匙?”
青鸾猛喘几下,强自镇定,急声道:“是…是夫人!夫人前日忽染重疾,昏沉中屡次喃喃‘墨韵斋’、‘经书’、‘救悦儿’。婢子觉事有蹊跷,大着胆子来夫人房中寻,竟在枕下暗格寻得此钥!夫人她…她定是知晓些什么!郎君,您快去看看吧!夫人情形很不好!”话语如连珠,透着深深的忧虑与恐惧。
王悦之如遭雷击!母亲病重?还与墨韵斋、经书有关?她知晓墨莲之事?甚至…可能有解救之法?
再无疑虑,他一把拉起青鸾:“带路!小心避开人!”
两人悄无声息地潜出墨韵斋,融入沉沉夜色,疾向母亲所居的后院正房奔去。王悦之心头狂跳,预感告诉他,母亲病重绝非偶然,或许正是解开眼前迷局的关键所在。乌衣巷的夜,愈发深不可测。母亲房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混杂着一种檀香也压不住的、若有若无的衰败气息。王夫人静静躺在榻上,双目紧闭,面色灰白,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仿佛一盏即将油尽灯枯的烛火。王悦之跪在榻前,紧握着母亲冰凉的手,指尖感受着那细微到令人心慌的脉搏,一股巨大的悲怆与无力感攫住了他。
青鸾跪在一旁低声啜泣:“夫人前日还好好的,只是有些精神不济,谁知夜里突然就……太医来看过,只说是忧思过度,心血耗竭,开了安神补气的方子,却丝毫不见起色。”
王悦之的目光扫过母亲枕边,那里除了一方素帕,并无他物。他想起青鸾找到的钥匙,想起母亲昏沉中的呓语。“墨韵斋”……“经书”……“救悦儿”……母亲果然知道些什么!她是否早已察觉自己身中毒咒?这突如其来的重病,是否与那幕后黑手有关?是因为担忧自己,还是……有人不想让她开口?
无数念头在他脑中飞速旋转,却理不出头绪。墨莲印记在怀中经卷道韵的暂时压制下虽稍显平静,但仍像一枚埋藏的火种,时刻提醒着他时间的紧迫。母亲危在旦夕,自身朝不保夕,山阴之路渺茫艰险……纵使他心志坚毅,此刻也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沉重。
就在他心神激荡,几乎难以自持之际,窗外廊下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规律的脚步声——并非府中仆役惯常的拖沓,而是带着一种刻意收敛却难掩清越的节奏。
青鸾猛地抬头,脸上血色尽失,惊惶地望向王悦之:“有人来了!这个时辰……会是谁?”
王悦之眸光一凝,瞬间压下所有情绪,恢复冷静。他示意青鸾噤声,身形一闪,已如一片落叶般悄无声息地隐入床榻后方厚重的帷幔阴影之中,气息收敛得如同磐石。
几乎在他藏好的下一秒,房门被轻轻叩响。
“王夫人安歇了么?伯姒深夜冒昧来访,望请一见。”门外传来一个清冷而温和的女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矜贵与不容拒绝的穿透力。
晋陵公主刘伯姒?!她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
青鸾惊疑不定地看向帷幔方向,得到王悦之细微的示意后,才强自镇定地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前打开房门。
门外,晋陵公主刘伯姒并未身着华服,只穿了一身素雅的月白深衣,外罩一件暗云纹的斗篷,兜帽微微放下,露出清丽却带着一丝疲惫与忧色的面容。她身后只跟着一个同样装扮低调的侍女,正是那夜去过寒山草堂的阿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