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乾清宫面圣,领受了筹建新监军体系的谕旨后,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便将自己关在了值房之内,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乃是陛下革新军政、收拢军心的关键布局,丝毫不敢怠慢。三日来,他翻阅了能找到的所有涉及监军、御史巡查的零星旧档,与几位精于文书、口风严密的内书房太监反复商讨,结合皇帝那日提纲挈领的指示,终于在第三日傍晚,将一份墨迹未干的《新监军建设条陈》郑重誊写完毕。
翌日,李凤翔怀揣着这份凝聚了三天心血与思虑的奏疏,再次请求觐见。
乾清宫东暖阁内,檀香袅袅。朱由检屏退闲杂人等,只留王承恩随侍在侧。他接过李凤翔恭敬呈上的条陈,缓缓展开。
“陛下,”李凤翔躬身侍立,带着几分疲惫更带着几分期待地解释道,“奴婢谨遵陛下训示,耗时三日,草拟此策。窃以为,此新设之监军,当以宣导圣德、凝聚军心为本,职责迥异于旧制。奴婢愚见,或可命名为——‘忠勇护军宣导司’?取其‘忠诚勇武、护佑皇明、宣谕圣德、导引军心’之意,伏乞陛下圣裁。”
朱由检目光扫过这个名字,未作评价,继续浏览条陈内容。李凤翔的方案确实详尽了许多,分列了职责、架构、选拔、保障等数款。职责上,明确了“宣讲忠义”、“体恤士卒”、“核录功过”、“纠察不法”等项;架构上,设想设提督太监一员,下设分驻各营之宣导宦官;选拔上,要求“通文墨、识大体、性谨厚”;甚至还粗略估算了初期所需经费。
看着看着,朱由检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李凤翔确实用了心,框架搭起来了,但许多关键之处仍显空泛,尤其是如何确保这套体系本身不被腐蚀、如何真正有效地将“忠君”思想灌输下去,仍缺乏有力且可操作的细则。
他放下条陈,看向面露忐忑的李凤翔,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李凤翔,三日之功,有此条陈,可见你确是用了心的。大方向无误,然,诸多细节尚需雕琢,尤在于如何落到实处,如何确保其效。朕来与你分说。”
他站起身,踱至殿中,身影在烛光下拉长,仿佛一位正在推演沙盘的统帅。
“首先,名不正则言不顺。”朱由检开口,“‘忠勇护军宣导司’,名目稍显冗长。其核心在‘宣’与‘导’,宣朕之德意,导军之忠心。便简称为 ‘宣导司’ !明快直接,突出本职。”
“奴婢遵旨!宣导司,好!直指核心!”李凤翔连忙应道,心中记下。
“其次,职责需再明晰、再具体。”朱由检回到御案前,手指点着条陈,“朕为你拟定为四大要务!”
“其一,思想教育,铸就忠魂!”他声音沉稳而有力,“宣导什么?不是空谈忠义!要告诉将士们,他们为何而战?为的是脚下这片大明山河,为的是身后的父母妻儿,为的是厚待他们、给予他们粮饷的皇帝陛下!要反复宣讲,他们的军饷,源自陛下内帑与国库,是陛下节衣缩食所出!要让他们知道,是谁在真正在意他们的温饱生死!内容要编成浅显歌诀、故事,由宣导员每日于操练间隙、饭前饭后,不断宣讲,务必使之深入人心,烙印于骨!核心唯有一条:忠於大明,忠於皇帝!”
李凤翔心潮澎湃,皇帝这是将抽象的忠君概念,与士卒的切身利益和家国情怀彻底绑定,手段高明!
“其二,文化教育,开启民智。”朱由检继续道,“对普通士卒,最低要求,识数!要能算清自身饷银,明晓所得,不被欺瞒!要会写自己姓名,能在军功册上画押确认!对于军官,要求须提高,必须识字,能看懂寻常军令文书。此事,由宣导司在营内设夜校,循序渐进。士卒识数明理,则不易受蒙蔽;军官通晓文字,则能准确执行命令。”
“其三,人文关怀,凝聚人心。”朱由检语气加重,“此非施舍!是要尔等真正融入行伍!与士卒同甘共苦(至少表象如此),倾听其声,体察其情。家中父母可安好?妻儿可有饥寒?饷银可曾足额到手?可曾受上官无故殴辱?凡此种种,宣导员须详细记录。属合理之求,当尽力协调解决;力所不逮者,速速汇总上报!要让士卒视尔等为可诉衷肠、可信赖之‘自己人’,是陛下派来关怀他们的耳目与依靠!”
“其四,纪检监督,肃清弊政。”朱由检目光锐利如刀,“严查军官克扣军饷、吃空额、凌虐士卒!此乃尔等之硬权!一旦掌握实据,有权密奏于朕!然,监督之权,亦需受监督。”
说到这里,朱由检提出了最关键的制度设计,这也是他深思熟虑后,对李凤翔原方案最大的修正:“关于巡查监督之事,你条陈中提及由宣导司自查,此议不妥。岂有球员兼裁判之理?终难免陷入自查自纠、官官相护之窠臼。”
李凤翔心中一凛,连忙垂首。
朱由检道:“朕意,‘宣导司’专司宣导、关怀、文化教育及常规纪律建议。而独立的监督职能,需剥离出来。 可在‘宣导司’初创阶段,由你李凤翔负责代为选拔、培训一支精干可靠的 ‘风纪巡查队’ 。此队人选,务求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明察秋毫。待其成型,熟悉规章后,整体移交由东厂管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