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混合着难以言喻的激动,瞬间涌遍了他的全身。这比他前世发表任何一篇论文,完成任何一个项目,都来得更有冲击力。这是知识的落地,是理念的具现,是真正意义上,凭一己之力(虽然借助了工匠的手)推动了这个时代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向前迈进!
他扶起李福,目光扫过每一张激动而虔诚的面孔,朗声道:“诸位辛苦了!此物之成,非朕一人之功,乃诸位匠心独运,不畏艰难所致!朕,心甚慰!”
他当即对王承恩吩咐:“参与此事之工匠,每人赏银五十两,绸缎五匹!李师傅再加倍!日后此物若能量产,尔等皆为首功,朕绝不亏待!”
重赏之下,匠人们更是感激涕零,叩谢不止。
“不过,此物尚有瑕疵。”朱由检很快从成功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指着玻璃中的气泡和绿色,“气泡需设法消除,这绿色,应是原料中铁质所致,日后需寻更纯净的石英。还有,冷却退火之法,还需优化,否则成品易碎。”
他再次展现出那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精准地指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带着这块沉重却意义非凡的玻璃板,朱由检返回了皇宫。他没有将其视为珍宝收藏,而是命人将其小心裁切,打磨边缘。
几天后,一面镶嵌着这第一块“大明皇家实验室”出品玻璃的木质镜框,被摆放在了乾清宫的御案旁。阳光透过玻璃,照亮了案几一角,也仿佛照亮了朱由检心中那条充满艰难却无比清晰的道路。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熟悉的宫墙殿宇,手中摩挲着那块尚显粗糙的玻璃。
这只是开始。玻璃的诞生,意味着望远镜、显微镜有了可能,意味着建筑的采光将发生革命,意味着……一面清晰无比的镜子,将能换来难以想象的财富。
而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格物”的力量,证明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是可行的。
“下一步,”他轻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该去寻找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这‘格物’之道的‘同志’了。”
徐光启,宋应星……这些名字,在他心中越发清晰和迫切起来。他需要他们,大明,更需要他们。这皇庄里的实验室,不能永远只靠他一个人来自未来的人来指引。它需要这个时代的顶尖大脑,来接纳、消化并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38xs.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