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点兵引发的震动,如同投入滚油的冷水,在勋贵和旧式将领中炸开了锅。裁撤空额、清理老弱,直接触动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利益根基;而另立新军、由内帑直供,更是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将一支潜在的强军牢牢攥在了皇帝手中。暗地里的抱怨、阻挠甚至诅咒,如同地底的暗流,在京城权贵圈中涌动。
然而,朱由检的决心并未因这些无形的压力而有丝毫动摇。他深知,没有一支绝对忠诚且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一切改革蓝图都是空中楼阁。内帑的银钱如同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军筹建和格物院的研发这两个无底洞,而他,迫切地需要看到回报,需要一剂强心针,来证明这条路线的正确,并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徒。
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了格物院武器研发工坊的进展。那里,集中了徐光启网罗来的几位精通火器的老工匠,以及朱由检凭借后世知识绘制的、超越时代的燧发枪结构草图。
这一日,秋高气爽,西苑深处一片被严格划出的禁区之内,气氛凝重而肃穆。除了朱由检、徐光启、王承恩等核心人物外,新被提拔的千总孙应元,以及他挑选出的十几名最为忠诚可靠、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的新军士兵骨干,也奉命到场。他们被告知,将见证一种可能改变战争模式的“新式火器”的首次实弹测试。
场地中央,摆放着几个木质枪架,上面静静地躺着十支造型奇特的“火铳”。与明军目前普遍装备的火绳枪相比,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击发装置:没有那根需要预先点燃、在风雨中极易熄灭的火绳,而是在枪机部位,安装了一个夹着燧石(打火石)的龙头(击锤)和一个被称为“药池盖”的L形钢片。
老工匠李福(之前负责玻璃烧制,因其手艺精湛,也被调来参与关键部件制作)捧着一支样枪,激动中带着忐忑,向皇帝和众人讲解着这“崇祯一式燧发枪”的原理。
“陛下,徐大人,孙千总,”李福的声音因紧张而有些沙哑,“此铳……呃,此枪,无需火绳。使用时,先将火药倒入引火孔和药池,再将弹丸从枪口装入压实。然后,将击锤向后扳至待击位置……扣动扳机时,击锤在弹簧驱动下猛地向前撞击药池盖上的燧石,同时药池盖被撞开,燧石撞击产生的火星落入药池,引燃火药,进而通过引火孔点燃枪膛内的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原理听起来简单,但其中涉及到的弹簧钢的韧性、燧石与击砧的角度、药池盖的开合时机等等,无一不是经过工匠们无数次失败、调整才得以解决的难题。
孙应元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习惯了火绳枪那繁琐且不可靠的击发方式,对这种完全摒弃火绳的设计感到难以置信,同时又充满了好奇。
“陛下,此物……真能打响?”孙应元忍不住问道,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火绳如何引火。
朱由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李福:“开始测试吧。”
“是,陛下!”李福深吸一口气,亲自拿起一支编号为“壹”的燧发枪。他的手有些颤抖,这不仅关乎皇帝的期待,更关乎他们这群工匠数月来的心血能否得到认可。
按照流程,装填火药和弹丸。整个过程,比火绳枪省去了点燃和调整火绳的步骤,显得更为简洁。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支造型新颖的火枪上。
李福将枪托抵住肩膀,瞄准了百步之外的一个披着棉甲的木质人形靶。他屏住呼吸,手指缓缓扣动了扳机。
“咔嗒!”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击锤猛地落下,燧石与药池盖上的击砧剧烈摩擦,一簇耀眼的火星迸射而出,准确地落入敞开的药池中!
“轰!!”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轰鸣骤然炸响!枪口喷吐出炽烈的火焰和浓密的白色硝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李福的肩膀微微一颤。
几乎在枪响的同时,百步外的那个木靶猛地一震,胸口位置的棉甲被撕开一个破洞,木屑纷飞!
“打中了!打中了!”一名眼尖的士兵忍不住惊呼起来。
成功了!
李福放下仍在冒着青烟的燧发枪,激动得老泪纵横,转身朝着朱由检就要跪拜。
朱由检一把扶住他,眼中也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好!李师傅辛苦了!所有参与制作的工匠,重赏!”
“谢陛下!谢陛下!”工匠们纷纷跪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孙应元!”朱由检喝道。
“卑职在!”孙应元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连忙上前。方才那一声轰鸣,那迅捷的击发,那精准的命中,彻底颠覆了他对火器的认知!
“带着你的人,亲自试试!”朱由检指着剩下的九支燧发枪。
“是!”
孙应元和他挑选的士兵们强压着激动,在工匠的指导下,开始小心翼翼地学习装填、瞄准、击发。
“砰!”
“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