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梁后的后金游骑对此一无所知。一个头目模样的骑兵甚至解开了皮袄,对着火堆烤着胸膛,嘴里还用女真语嘟囔着什么,引得旁边几人发出一阵低沉的哄笑。
张队官带领着第一排士兵,已经运动到了距离凹地不足百步的一道土坎后面。这个距离,燧发枪的精度和威力都能得到较好发挥。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举起了手中的哨子。
“哔——!” 尖利的哨音骤然划破了山间的寂静!
“第一排!瞄准——放!”
“砰!砰!砰!砰——!”
几乎在哨音响起的同一瞬间,三十支燧发枪同时喷吐出炽烈的火焰和浓密的硝烟!铅弹如同疾风骤雨,呼啸着射向那些猝不及防的后金骑兵!
“噗嗤!”“啊!”
惨叫声顿时响起!围在火堆旁的几名骑兵首当其冲,身上爆开团团血花,惨叫着倒地。那个敞怀烤火的小头目,胸口连中两弹,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汩汩冒血的伤口,仰天栽倒。
“敌袭!上马!” 剩下的后金骑兵毕竟是百战精锐,虽惊不乱,一边嘶声大吼,一边慌乱地扑向自己的战马,同时摘下弓箭,试图寻找敌人方位。
但新军的攻击是连续而致命的!
“第二排!上前!瞄准——放!”
又是一轮齐射!铅弹再次呼啸而至,将刚刚爬上马背的几名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与此同时,高地上的两门轻型野战炮也发出了怒吼!
“轰!轰!”
大量的铁珠、碎铁(霰弹)如同两张死亡之网,瞬间笼罩了凹地的后半部分,将试图从侧翼迂回或者还没来得及上马的骑兵连同他们的坐骑一起,打得血肉模糊!
三轮打击,不过短短几十息的时间。原本还算平静的凹地,已然变成了修罗场。十五名后金游骑,当场被击毙九人,三人重伤倒地呻吟,只有三人凭借精湛的骑术和运气,冒着弹雨,拼命鞭打战马,冲出了凹地,头也不回地向着遵化方向亡命奔逃。
“停止射击!”张队官下令,随即喊道,“第一排,上刺刀!随我清理战场!第二排警戒!”
新军士兵们熟练地装上刺刀,结成紧密的小队阵型,小心翼翼地进入还在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气的凹地,给那些尚未断气的后金伤兵补刀,并迅速收缴战利品——完好的战马五匹,以及弓箭、腰刀、皮甲等物。
战斗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新军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了首次与敌接触的完胜。
赵铁柱和王栓子从山脊上下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望远镜带来的情报优势,燧发枪的射速与威力,炮兵的精准支援,以及士兵们严格的战术纪律,在这一场小规模的伏击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快!打扫战场,立刻撤退!”张队官不敢久留,谁知道附近还有没有其他后金游骑。
当这支得胜的小分队带着缴获,返回到石门口营垒时,消息早已传开。新军官兵们士气大振,以往对建奴骑兵的些许恐惧,被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冲散了不少。原来,那些凶名在外的鞑子,在己方的火器面前,也是如此不堪一击!
孙应元仔细听取了赵铁柱和张队官的详细汇报,尤其关注了燧发枪在实战中的表现以及后金游骑的反应。他满意地点点头,重赏了有功人员,同时下令将缴获的战利品和战斗经过详细记录,连同那几名俘虏,一并快马送往京城,向陛下报捷,也让朝中那些质疑新军战力的人看看。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并未被这小胜冲昏头脑。他知道,这只是一场前哨战,消灭的不过是几支游骑。真正的考验,是皇太极和他麾下的八旗主力。这场小胜,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了涟漪,但也必然会引起皇太极的警觉。接下来,恐怕就不会再有如此轻松的战斗了。
“传令各部,加强戒备!斥候范围再扩大十里!建奴主力,恐怕不远了!”孙应元望着北方阴沉的天际,沉声下令。
几乎与此同时,那三名侥幸逃脱的后金游骑,也连滚带爬地回到了遵化城外的大营,将他们遭遇一支“火器极其犀利、装束怪异、战术刁钻”的明军小队,以及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带给了正在筹划下一步行动的皇太极。
皇太极闻报,原本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与困惑交织的神情。他挥退了惊魂未定的哨骑,对着帐中的几位贝勒和谋士,喃喃自语:“火器犀利?装束怪异?大明……何时多了这样一支军队?”
一种超出掌控的不安感,悄然在这位后金之主的心中滋生。
(本章完)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38xs.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