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到来,在镇海堡乃至整个势力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人与赵铁柱的猛悍不同,沉稳内敛,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通晓兵法,并非一介莽夫。张圣亲自测试其弓马武艺,又与他在沙盘上演兵推演,发现赵云不仅个人武力超群,于骑兵运用、战术机变上亦有独到见解,心中更是欢喜。
“子龙之才,足堪大任!”张圣毫不吝啬赞赏,当即任命赵云为镇海军副统制,兼领新组建的“白马义从”(暂以缴获和甄家提供的马匹,凑齐百骑,皆配白马,以示殊荣),负责骑兵训练与机动策应。
赵云见张圣如此信任,麾下军容鼎盛,制度严明,更有火炮等闻所未闻之利器,百姓虽处乱世却能有条不紊、安居乐业,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尽去,慨然道:“云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今见主公,方知乱世曙光所在!云必效死力,助主公匡扶天下!”
自此,赵云便一心投入军中,与赵铁柱一个主抓步兵与整体防务,一个精研骑兵与野战突袭,相得益彰,镇海军战力再上一个台阶。
就在镇海堡埋头发展,消化吸收之际,外界的风云却愈发激荡。
议事堂内,李狗儿正汇报着各方情报,语气凝重:
“主公,冀州局势糜烂。黄巾渠帅张角亲率主力围攻广宗,其弟张宝、张梁分攻巨鹿、下曲阳,官军屡战屡败,冀州大部已落入黄巾之手。朝廷震怒,已任命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兵平乱,但大军集结尚需时日。”
“并州、幽州方向亦不安宁,乌桓、鲜卑时有寇边,并州还有白波贼起事。”
“青州、徐州黄巾亦蜂拥而起,局势混乱。”
“另外……”李狗儿顿了顿,“据邺城残存眼线拼死传回消息,郡丞高韫在城破时未能逃出,疑似已死于乱军之中。其部分家眷、族人逃出,不知所踪。”
听到高韫可能已死,张圣目光微动,这倒省了他一番手脚。但高家残余……他看了一眼李狗儿,李狗儿微微点头,示意靖安司会留意。
“朝廷大军将至,黄巾败亡是迟早的事。”徐元分析道,“然则大战一起,冀州必成焦土。我等身处渤海,毗邻战区,难免被波及。需早做打算。”
甄俨接口道:“如今我等控制高邑,扼守渤海郡南北要冲,拥兵近千,粮草军械充足,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或可趁朝廷大军未至,黄巾主力被牵制之际,主动出击,剿灭郡内零星黄巾,既可练兵,又可扩大地盘,收取民心。”
赵云亦道:“主公,乱世当用重典,亦需扬威。剿匪安民,正可彰显我军与其他割据势力不同,乃仁义之师。”
张圣沉吟片刻,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诸位所言甚是。我们不能坐等风暴来临。目标——渤海郡南部!那里有几股较大的黄巾流寇,为祸地方,官军无力清剿。我们便拿他们开刀!”
他看向赵铁柱和赵云:“铁柱,子龙,此次以你二人为主将。铁柱率步兵及炮队稳扎稳打,子龙率白马义从迂回侧击,扫荡溃兵。李狗儿,靖安司全力配合,提供敌军动向。我要在朝廷大军进入冀州之前,将渤海郡彻底握在手中!”
“末将领命!”赵铁柱、赵云齐声应诺,眼中战意熊熊。
镇海军的兵锋首次主动指向了渤海郡南部。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此时的黄巾军,大多是由饥饿的流民和被裹挟的百姓组成,缺乏训练和纪律,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明确,更有火炮助阵的镇海军,几乎是一触即溃。
赵铁柱的步炮协同战术日渐成熟,往往先用火炮远距离轰击敌军集结地或简陋营寨,造成巨大恐慌和伤亡,然后步兵方阵稳步推进,如同磨盘般碾碎残余抵抗。赵云的白马义从则如同灵活的匕首,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敌军侧翼或后方,给予致命一击,或追击溃兵,扩大战果。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镇海军连破三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黄巾流寇,收复县城两座,村镇无数。所到之处,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并派遣文吏接手地方管理,推行与镇海堡相似的政令。
“镇海堡张将军”的仁义之名与赫赫兵威,迅速传遍整个渤海郡,甚至向周边郡县扩散。无数饱受战乱和匪患之苦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更多走投无路的流民和零星小股义军前来投靠。张圣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实际控制区域已涵盖大半个渤海郡,兵力也扩张至一千五百余人,俨然已成为冀州东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一日,张圣正在新收复的南皮县城(渤海郡治所)视察城防,徐元拿着一封书信,面色凝重地寻来。
“主公,卢植将军麾下信使送来檄文。”徐元将书信呈上。
张圣展开一看,是卢植以朝廷北中郎将、督北军五校士的名义发出的公文,内容是通报官军已进入冀州,要求各地官吏、义军配合平乱,并点名要求“渤海义士张圣”率部前往广宗前线听调,参与围攻张角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