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钻木取火,成就大罗金仙,得功德至宝燧木钻,尊为人祖!
此乃人族文明之始,意义非凡!
火焰带来的光明与温暖,驱散了洪荒夜晚的寒冷与恐惧。
熟食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疾病,增强了人族体质,尤其是老弱妇孺的生存能力。
人族气运,因燧人氏的出现,再次迎来一次显着的跃升!
而道玄开创武道,指引人族自强之路,早已被尊为“武祖”!
燧人氏之后,人族对武祖的崇敬,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名山峰之巅,道玄依旧青衫磊落,静观人族变迁。
武道之路,百花齐放!
那三千位以武入道、成就地仙之境的气运之子,在道玄定期开讲的“大道”熏陶下,并未固步自封。
道玄所讲,非具体法门,而是天地至理,万物枢机。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武道亦然,拘泥于形,落于下乘。”
“观山悟其厚重,观水悟其灵动,观风悟其迅疾,观火悟其爆烈…万物皆可为师,万法皆可融于己身!”
“汝等根基已成,当走出自己的路!”
道玄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点醒了这三千武道地仙。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将《武典》上的某一门武艺练至巅峰。
而是开始尝试!
尝试将不同的武艺理念融合!
尝试将观察天地自然的感悟融入武道!
尝试开创出更适合自己、更契合天地之道的全新武学!
降龙掌的刚猛,融入风神腿的疾速,掌风腿影交错,刚柔并济!
六脉神剑的无形剑气,结合凌波微步的玄妙身法,指风如电,身形如魅!
易筋煅骨篇的坚韧内壮,辅以金蟾吞月劲的爆发蓄力,气血如汞,力可拔山!
……
三千武道地仙,如同三千颗种子,在道玄这位“园丁”的引导下,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茁壮成长!
他们相互切磋,印证所学,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
武艺繁衍,生生不息!
三千武道地仙的探索与创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人族武道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无数人族武者受到启发!
他们或许没有地仙的境界,但同样拥有着对武道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武典》上的三千门基础武艺,成了他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拆分!组合!借鉴!创新!
以《破妖九式》的洞察为基础,结合狩猎经验,创出专攻妖兽关节要害的《断骨分筋手》!
从《驱兽棍诀》的灵动中悟出,结合海边渔叉使用之法,创出《惊涛叉法》!
观海浪拍岸,潮汐涨落之韵律,融入拳法,创出《叠浪拳》!
模仿毒蛇吐信,鹰隼扑击,创出《灵蛇剑》、《鹰爪功》!
……
一时间!
人族聚居地内,武道之风空前鼎盛!
各种或刚猛、或阴柔、或迅疾、或厚重的全新武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大多粗浅,远不及三千地仙所创精妙,却胜在数量庞大,包罗万象,极大地丰富了人族武道的底蕴,也使得人族应对各种环境、各种妖兽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武道之路,真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万流归宗的盛景!
道玄俯瞰着这一切,心中甚慰。
“这才对嘛!武道,就该是活的,是不断进化的!”
他甚至恶趣味地想:“后世那些武侠小说里的门派祖师,怕不是就从这时候开始的?”
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然而,文明的进程,永不止步。
解决了“食”与“火”的问题,新的困扰又悄然浮现。
这一日。
一个身材敦实、双手布满老茧的汉子,愁眉苦脸地来到道玄峰下。
他名“巢”,是山岳部有名的能工巧匠,擅长处理巨木巨石。
“武祖在上!弟子巢,有惑难解,恳请武祖指点!”汉子声音洪亮,带着工匠特有的质朴。
道玄目光落下。
“讲。”
巢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武祖!吾族虽有燧人祖之火,驱寒照明,震慑野兽。然…族人大多仍居于天然山洞、岩穴之中!”
“山洞阴冷潮湿,蛇虫滋生,雨季更是泥泞不堪,疾病多发!”
“更有甚者,山体不稳,时有落石伤人!”
“弟子观飞鸟筑巢于树,安稳舒适。思及族人处境,心中难安!敢问武祖,吾人族,能否如飞鸟一般,为自己筑造一个安稳、干燥、遮风避雨的居所?”
他的问题,直指人族居住环境的原始与恶劣。
道玄闻言,目光投向远方。
山峦起伏,古木参天。
飞鸟在枝头鸣叫,走兽在林中穿梭。
他收回目光,看向巢,声音平和,带着引导:
“汝观那巨木,扎根大地,枝干擎天,可为栋梁。”
“汝观那藤蔓,柔韧交织,可作联结。”
“汝观那山石,厚重坚实,可为根基。”
“飞鸟衔枝筑巢,乃本能。人族有手有智,当效法天地,取万物之材,造一方天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