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苏晚晴的公寓还亮着一盏孤灯。她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是父母车祸案的初步调查报告复印件,侦探传来的照片里,那截断裂的刹车线边缘泛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像一道冰冷的伤口横亘在纸上。
手机屏幕还停留在与侦探的聊天界面,她最后发送的消息是:“先暂停追查,保护好自己。”发送时间显示在两小时前。对方回了个“好”字,再无下文。苏晚晴指尖划过屏幕,冰凉的触感没能压下心头的躁意——能在短短一天内让一个几十年没离开过老街的汽修工凭空消失,对方的能量显然超出了她的预估。
她起身走到客厅,落地窗外的城市已陷入沉睡,唯有零星的灯火点缀在墨色的幕布上。苏家别墅的方向隐没在建筑群里,可苏晚晴总觉得,那栋房子像一头醒着的猛兽,正用幽冷的目光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急不来。”她对着玻璃里的自己轻声说。镜中的女人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眼神却比在苏家时锐利了许多。她转身回到书桌前,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与傅璟琛约定的合作细则。鼠标指针在转账按钮上悬停片刻,最终决然点下——五百万资金瞬间汇入指定账户,这是她从苏父给的“安家费”里挪出来的,也是她敲开合作大门的敲门砖。
附在转账信息后的,是一份她熬了三个通宵写就的市场分析报告。报告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精准的数据指出了苏氏服饰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市场缺口,甚至连几个被苏家高层忽视的细分领域都做了详细测算。发送邮件时,苏晚晴在正文里只写了一句话:“诚意在此,静候回音。”
第二天下午,手机提示音突然响起。不是预期中的邮件回复,而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附带一个加密文件链接和提取码。苏晚晴心头一紧,用备用电脑解开文件——《合作协议(草案)》几个黑体字赫然映入眼帘,落款处是傅璟琛旗下公司的公章。
她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越读越心惊。协议条款清晰得近乎苛刻,却处处透着微妙的平衡:她负责提供苏氏内部的关键信息和市场切入点,傅璟琛方则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利润分成按四六比例,她占四成,却拥有工作室的绝对运营权;甚至连“若合作因不可抗力终止,双方互不追究责任”的兜底条款都写得滴水不漏。
最让苏晚晴意外的是第七条——协议明确规定,傅璟琛方不得干涉工作室的设计方向,仅在战略层面提供建议。这意味着她和林薇的创作不会被资本裹挟,这恰恰是她最看重的一点。
“傅总,苏小姐那边确认收到协议了。”助理站在傅璟琛办公桌前,看着电脑上的已读回执,“需要我们主动联系吗?”
傅璟琛靠在真皮座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敲击着桌面。他面前摊着那份市场分析报告,每页空白处都有他用红笔标注的痕迹,其中几处关于苏氏供应链漏洞的分析旁,画着醒目的星号。
“不必。”他抬眼看向窗外,金融区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她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助理退出去后,傅璟琛拿起报告,目光落在最后一页的签名上。苏晚晴的字迹清隽有力,收尾处带着不易察觉的锋芒,像极了她本人。他想起半年前在一场商业酒会上见过的那个女孩——穿着不合身的礼服,安静地站在苏清雅身后,像株被阴影遮住的植物,谁能想到,这株植物早已在暗地里扎根,悄然长成了可以撼动大树的力量。
苏晚晴确实没有让他等太久。当天傍晚,她用加密邮件回复了修改意见,只有三条,且都针对合作细节的补充说明,没有一条涉及核心利益的变动。傅璟琛看着邮件里条理清晰的表述,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弧度,当即回复:“同意修改,明日上午十点,法务部见。”
放下手机,苏晚晴长长舒了口气。与傅璟琛的合作就像走钢丝,既要保持平衡,又不能暴露太多底牌,此刻总算暂时稳住了阵脚。她打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林薇传来的工作室装修设计图,暖色调的主风格里藏着许多巧思——开放式工作区的墙面用可拆卸的展板做成,方便随时更换设计草图;材料室的采光设计成顶光,能最真实地还原布料的色泽。
“等工作室步入正轨……”苏晚晴的指尖拂过屏幕上“晴空工作室”的logo,眼底漾起暖意,可这暖意很快被另一股寒意取代。她点开浏览器收藏夹里的苏氏集团官网,开始系统地梳理这家庞大企业的脉络。
苏氏的产业版图像一张复杂的网,服饰、地产、酒店、传媒……其中服饰板块是起家之本,也是苏父最看重的领域。苏晚晴将各个子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导出,用表格逐一比对,当她看到“锦绣服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名字时,动作顿住了。
这家公司是苏氏服饰的核心供应商,负责人是苏父的心腹张启明。苏晚晴记得,当年母亲还在时,曾隐晦地提过张启明做事“不够干净”,但那时她年纪小,没放在心上。现在看着表格里的数据,她发现了蹊跷——这家公司近三年的采购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可利润率却始终维持在高位,这在薄利多销的服装行业里,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