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亮纹。苏晚晴坐在地毯上,指尖划过手机屏幕,那条“小心婚纱”的短信已经看了不下二十遍。发件人的号码是一串没有规律的数字,归属地显示为境外,像是随手注册的虚拟号。
她试着回拨过去,听筒里传来机械的女声:“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存在,请查证后再拨。”
“有意思。”苏晚晴放下手机,起身走到窗边。公寓位于二十层,视野开阔,能看到三条街区外的商业广场。她下意识地寻找监控摄像头的位置——安保严格的好处是安全,坏处是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记录,可这个神秘人却像幽灵一样,既能精准掌握她的行踪,又能完美隐藏自己。
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她打开电脑,调出与傅璟琛的所有通讯记录。从第一次邮件联系到合作协议的修改意见,傅璟琛的措辞永远简洁直接,带着商人特有的精准和冷硬,绝不会用“小心”这种带有情绪倾向的词。排除他的可能后,剩下的选项就耐人寻味了——是父母生前的旧友?还是藏在暗处的敌人放出的烟雾弹?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思绪。苏晚晴通过猫眼看到林薇的身影,打开门时,对方手里正拿着一个文件袋。
“鉴定报告出来了。”林薇把文件袋递给她,语气带着兴奋,“我找了质检中心的张教授,他说这是典型的人为破坏,还在鱼骨断裂处发现了微量的磨砂膏残留,和你说的完全吻合。”
苏晚晴接过文件袋,抽出里面的报告。林薇的专业分析图文并茂,从面料磨损程度到鱼骨受力点的变形角度,条条都指向“故意损坏”;而张教授的补充鉴定更直接,用光谱分析证明残留物质与市面上某款磨砂膏成分一致,甚至标注了“破坏手法粗糙,应为非专业人士所为”。
“完美。”苏晚晴将报告仔细折好,放进卧室的保险箱。转动密码锁时,金属齿轮的咬合声让她莫名安心——这是她目前最锋利的武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出鞘。
“对了,工作室的装修进度提前了。”林薇坐在沙发上,拿起茶几上的设计图,“木工说下周就能进场,比预计快了三天。”
“好事。”苏晚晴给她倒了杯温水,“资金还够吗?不够我再转点过去。”
“够够够。”林薇连忙摆手,“你上次转的启动资金很充裕,我还留了一部分做备用金呢。”她看着苏晚晴眼下的青黑,忍不住叮嘱,“你也别太累了,这几天黑眼圈都重了。”
苏晚晴笑了笑没说话。她昨晚几乎没睡,脑子里反复推演着订婚宴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苏清雅在婚纱上失手,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手段只会更狠。
送走林薇后,她给侦探打了个电话,将那个匿名号码发了过去。
“这号码用了虚拟拨号,还跳了三次IP。”侦探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凝重,“对方技术很专业,我这边只能追到一个废弃的服务器,再往后查……恐怕得请更厉害的人。”
“需要多少预算?”
“至少这个数。”侦探报了个五位数,“而且不一定能成。这种级别的反追踪,背后多半有团队支持。”
苏晚晴沉默片刻:“做吧,有任何线索立刻告诉我。”
挂了电话,她靠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出神。神秘人的警告像根刺,扎在她心头。如果对方是友,为什么不直接现身?如果是敌,又何必多此一举提醒?最让她不安的是,这人似乎对苏家的内部矛盾了如指掌,甚至可能知道她查父母车祸的事。
难道父母的车祸,牵扯的不止苏家?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强行压下。现在不是钻牛角尖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应对苏清雅可能的反扑。
下午三点,苏晚晴正在整理苏氏服饰的季度报表,门铃突然响了。她通过可视监控看去,眉头瞬间皱起——门外站着两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领口别着同一款银色徽章,表情严肃得像来讨债的。
“哪位?”她按下通话键。
“请问是苏晚晴小姐吗?”其中个子较高的男人拿出一个烫金名片,对着摄像头展示,“我们是‘梵希设计’的法务代表,有些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想和您谈谈。”
梵希设计?苏晚晴的记忆迅速检索,这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独立设计品牌,主打复古风格,和她计划中的工作室定位并不冲突。
“我不认识你们。”
“我们收到举报,您筹备中的工作室涉嫌抄袭我方去年发布的秋冬系列设计。”男人的声音毫无波澜,“这是相关证据,希望能和您当面沟通。”
抄袭?苏晚晴心头一沉。她的工作室连装修都没完成,设计稿还锁在电脑加密文件夹里,何来抄袭一说?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是苏清雅的手笔——打不过就玩阴的,果然是她的风格。
“请稍等。”苏晚晴转身从抽屉里拿出录音笔,按下开启键后走到门口,隔着防盗链打开一条缝,“你们有什么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