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路上,将自行车的影子拉得老长。张嘉豪揣着从母亲那里软磨硬泡要来的 800 块钱,拉着王虎往县城的方向赶 —— 自行车的链条发出 “咔哒咔哒” 的声响,和路边电线杆上悬挂的《西游记后传》主题曲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正是 2000 年最鲜活的市井旋律。
“豪哥,咱真要进那‘地火’悠悠球?听说进价都要 8 块,万一卖不出去咋办?” 王虎蹬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裤腿卷到膝盖,脸上满是忐忑。他手里还攥着早上没吃完的 2 毛咸菜汤馒头,油纸袋上浸出一圈油印,那是住校生最常见的口粮。
张嘉豪回头笑了笑,眼神里藏着超越年龄的笃定:“放心,现在学校里谁不迷悠悠球?你看昨天四驱车联赛结束,多少人围着小卖部问‘地火’?这东西现在是风口,咱们抓住了就能赚钱。”
他没说的是,前世 “地火” 悠悠球的热潮会持续整整一个学期,从初中到小学,几乎每个男生都以拥有一个为荣。而县城批发市场的批发商还没意识到这波热度的爆发力,此刻拿货价正是最低的时候。
半个多小时后,两人骑着车冲进了县城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震得人耳朵发响:“新鲜的苹果,1 块钱 3 斤!”“供销社同款作业本,5 毛一本!” 张嘉豪熟门熟路地绕开卖蔬菜水果的摊位,直奔玩具批发区 —— 前世他跟着工友来批过货,对这里的布局记得一清二楚。
“李老板,‘地火’悠悠球多少拿货?” 张嘉豪走到一个堆满玩具的摊位前,语气平静得不像个 13 岁的孩子。摊位老板李建国抬眼打量他,见是个半大的小子,随口道:“8 块一个,要得多能便宜点。”
“我要 100 个,7 块 5 一个行不行?” 张嘉豪直接报出数量,手指敲了敲摊位上的样品悠悠球 —— 红色的外壳,金属轴承,正是最受欢迎的 “地火” 款式。他知道李老板的进货价顶多 7 块,这个报价既给了对方利润空间,又能让自己留足盈利。
李建国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孩这么懂行,当即点头:“行,100 个算你 7 块 5,不过得现金结算。” 说着就转身从货架底下搬出一箱子悠悠球,拆开包装检查时,金属轴承转动的 “沙沙” 声清脆悦耳。
张嘉豪让王虎清点数量,自己则掏出母亲给的钱,一张张数给李老板。崭新的第四套人民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李建国数完钱,笑着递过来一个编织袋:“小伙子有眼光,这悠悠球最近卖得火,再过阵子说不定还要涨价。”
两人骑着车往回赶时,夕阳已经西斜。王虎坐在后座,抱着沉甸甸的编织袋,脸上的忐忑变成了兴奋:“豪哥,100 个球,咱们真能卖完?”
“放心,今晚就能卖出一半。” 张嘉豪脚下用力蹬着自行车,风吹起他的衣角,路边的自行车通勤人流渐渐密集起来 —— 都是放学回家的学生,不少人看到王虎怀里的悠悠球,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回到学校时,正好是下午放学时间。校门口的大树下空无一人,张嘉豪让王虎把编织袋放在树后,自己则掏出一个 “地火” 悠悠球,手指轻轻一甩,球体立刻高速旋转起来,在夕阳下划出一道红色的弧线。
“哇!是‘地火’!” 几个路过的男生立刻围了过来,眼睛瞪得溜圆。其中一个短发男生搓着手问:“同学,这悠悠球卖不卖?多少钱一个?”
“15 块一个,现场表演招式,买了我教你‘睡眠’和‘遛狗’。” 张嘉豪一边说,一边操控着悠悠球做出复杂的动作 —— 球体在他指尖翻飞,时而悬停在空中,时而顺着绳子快速下滑,引得周围的学生阵阵惊呼。
王虎见状也来了劲头,扯开嗓子吆喝:“走过路过别错过!正版‘地火’悠悠球,豪哥亲自教学,学会了在学校没人能比得过你!” 他之前被张嘉豪的四驱车技术折服,此刻完全是一副 “迷弟” 的模样,吆喝得格外卖力。
不到十分钟,大树下就围满了学生。住校生们从书包里掏出皱巴巴的纸币,不住地催促:“我要一个!教我‘睡眠’!”“我也要,能不能便宜点?”
“一口价 15 块,不还价,买了就教招式,还送一根备用绳子。” 张嘉豪不慌不忙地接过钱,递出悠悠球,然后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操作。他前世在工地没事时,就跟着年轻工友玩过悠悠球,这些基础招式早就烂熟于心,教起来得心应手。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学了半天没学会 “睡眠”,急得满头大汗。张嘉豪耐心地告诉他:“手腕不用太用力,甩出去后保持平稳,球体自然就能转很久。” 说着示范了一遍,男生跟着模仿,果然成功了,兴奋地跳了起来:“我学会了!谢谢豪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