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连锁食品店老板李姐,之前抱怨“星辰智管”的库存预警功能不够精准,林浩团队趁机上门推销,说他们的系统能“精准预测库存消耗”。结果李姐试用后发现,对方的预警完全是基于固定公式,根本不考虑节假日、促销活动等变量,导致她备货过多,食材浪费严重。而星辰工作室的技术顾问上门后,不仅帮她优化了预警算法,加入了促销、季节等变量,还免费帮她搭建了会员消费数据分析模块,让她能根据会员偏好调整备货,李姐感动不已,不仅续签了合同,还在行业协会的微信群里主动为“星辰智管”站台。
“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方案,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林浩低价策略的虚假外衣。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数字化工具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越好用、越省心越好”。林辰团队提供的,不仅是一套系统,更是一整套解决企业数字化痛点的解决方案——从产品适配到日常运维,从应急响应到长期升级,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为了让服务更有温度,林辰还推出了“客户满意度回访”机制,每周亲自对接3-5家核心客户,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有一次,他接到一家家具厂老板的反馈,说车间环境嘈杂,工人不方便看电脑,希望能有移动端的语音操作功能。林辰立刻组织技术组开会,仅用10天就完成了语音操作模块的开发,免费推送给所有客户,这个“快速响应需求”的案例,在行业内传开后,又为工作室带来了一批新客户。
技术组的压力虽然陡增,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赵磊带领团队建立了“客户需求池”,将客户的建议分类整理,优先级高的功能优先迭代,还专门开辟了“定制化开发小组”,负责对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陈默之前负责插件开发,现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客户需求,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当看到客户发来的感谢信息时,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之前我们只关注技术,现在才明白,技术只有解决了客户的实际问题,才有真正的价值。”
客服组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充实。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接听电话、解答疑问,而是成为了客户的“数字化顾问”——定期提醒客户系统升级、主动询问使用情况、帮助客户分析数据报表。客服组长小陈之前因为客户流失哭红了眼,现在每天都能收到客户的好评,她感慨道:“现在和客户沟通,感觉我们是伙伴,而不是单纯的商家和买家。很多客户都主动和我们分享他们的业务进展,这种信任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随着方案的深入推行,星辰工作室的业务数据开始全面回升。退单量从日均5单降到了1单以下,续费率重新回升到90%以上,甚至有不少之前被林浩抢走的客户,因为不满对方的劣质服务和漏洞百出的产品,又重新回流到了星辰工作室。新增订单量也稳步增长,从日均3单回升到了8单,其中有30%是老客户推荐的新客户。
工作室的氛围也变得焕然一新,之前的沮丧和焦虑被自信和斗志取代。每天早上的晨会,大家不再是汇报“又流失了多少客户”,而是分享“又签下了多少新订单”“客户又给了什么好评”“哪个功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有一次,商务组的同事成功签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电子厂,整个工作室都响起了欢呼声,那种靠实力赢得市场的成就感,远比低价竞争来得更持久、更振奋。
林浩那边的日子则越来越不好过。他们的低价策略虽然吸引了一批客户,但产品的技术缺陷和服务的缺失,很快就暴露了出来。客户投诉电话被打爆,技术团队根本来不及处理,很多客户签了合同后发现系统无法使用,纷纷要求退款。更致命的是,他们的“免费定制”“终身运维”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定制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终身运维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林氏集团的补贴款虽然丰厚,但也经不起这样无节制的消耗。
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林浩的“宏图智联”每月的亏损高达数百万,其中大部分都用来支付客户退款和临时招聘技术人员的费用。之前联合的三家同行,也因为亏损严重,开始动摇,有一家已经悄悄停止了低价策略,转而恢复了正常定价。
这天下午,苏晴拿着最新的业务报表走进林辰的办公室,脸上洋溢着笑容:“林哥,好消息!这个月我们的续费率达到了93%,新增订单186单,营收突破了180万,已经超过了林浩打压之前的水平!还有,刚才行业协会的张秘书长给我打电话,说很多客户都在协会里表扬我们的服务,想让我们下个月做一场产品分享会。”
林辰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稳步上升的数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场差异化竞争的战役,他们打得很漂亮,没有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是靠产品的价值和服务的温度,守住了市场,留住了客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