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她知道,直树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倾听。
“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太谨慎了?”直树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我怀疑,“沈主任说,医学需要冒险,才能进步。可我看着患者的家属,他们把亲人的生命交给我,我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
“直树,你不是谨慎,你是负责。”湘琴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记得你跟我说过,医生不是神,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但要尽最大的努力。你现在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负责。就算手术方案不完美,只要你用心去做,患者和家属都会理解的。”
直树看着湘琴,心里的压力好像减轻了些。他一直以为自己需要的是专业上的认可,却没想到,湘琴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他觉得安心。
“谢谢你,湘琴。”直树抱住她,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有你在,真好。”
湘琴回抱住他,轻轻拍着他的背:“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第二天早上,直树和沈主任在办公室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微创+传统手术备用”的方案——先尝试微创,如果遇到血管破裂的风险,就立刻转为传统手术。这个方案既考虑了患者的恢复,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得到了科室所有人的认可。
上午十点,手术准时开始。湘琴在病房外等待,心里默默祈祷手术顺利。她知道,直树此刻正在手术台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下午两点,手术室外的红灯终于灭了。直树穿着手术服走出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对着湘琴笑了笑:“手术成功了,用的是微创,患者情况很稳定。”
湘琴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跑过去抱住他:“直树,你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沈主任走出来,拍了拍直树的肩膀:“江医生,你做得很好。这次是我太激进了,应该听你的建议,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直树笑了笑:“沈主任,我们都是为了患者,没有谁对谁错。以后还要多向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看着两人互相认可的样子,湘琴心里甜甜的。原来“竞争”不一定是对立,也可以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就像她和直树,她在努力追赶他的脚步,他也在她的影响下,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两人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
晚上,湘琴和直树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星星。湘琴靠在直树的肩膀上,小声说:“直树,下周末去温泉山庄,我们可以一起泡温泉,一起看星星,还可以吃你喜欢的温泉蛋。”
直树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好,都听你的。”
“对了,”湘琴想起什么,坐起来,“李爷爷今天下午又清醒了一会儿,他还跟我说,等他出院了,要给我们看他和奶奶的合照呢。”
“好啊,到时候我们去看他。”直树的声音很柔,眼里满是笑意。
湘琴看着直树的眼睛,忽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个人,愿意陪你面对所有困难,愿意跟你分享所有心事,愿意和你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可她没想到,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医院就来了一个特殊的患者——一个患有罕见神经遗传病的小女孩,她的病情,不仅让直树和沈主任面临新的挑战,也让湘琴第一次意识到,护理工作中,除了温暖和耐心,还需要面对“无力感”的勇气。
周一早上,湘琴刚到医院,就看到急诊科的护士推着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小女孩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她的父母跟在后面,哭得撕心裂肺。护士长拦住他们,大声问:“什么情况?”
“患者叫林萌萌,5岁,患有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刚才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我们已经做了紧急处理,需要立刻转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护士的声音带着焦急。
湘琴心里一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护理延缓病情进展。她之前在护理课上学过这种病,知道患者会逐渐失去平衡能力、语言能力,最后连呼吸都需要依靠呼吸机——这是一种让人绝望的疾病。
直树和沈主任很快赶到,两人查看了萌萌的情况,立刻决定将她转入重症监护室。看着萌萌被推进监护室,她的母亲瘫坐在地上,哭着说:“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她才5岁,她不能就这么走了……”
直树蹲下来,看着萌萌的母亲,语气很柔,却带着一丝无奈:“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但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她维持生命体征,减轻她的痛苦。”
萌萌的母亲哭得更凶了。湘琴站在旁边,心里酸酸的。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护理知识和耐心,在罕见病面前如此无力——她能给萌萌讲故事,能帮她擦身体,却不能阻止她的病情恶化,不能让她像其他孩子一样跑跳、玩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