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樱花飘落在樱禾的书包上时,她正踮着脚往护士站的玻璃窗里看。八岁的小姑娘穿着浅蓝色的校服,书包侧面挂着的“樱花护照”晃来晃去——这是去年戴维叔叔帮她定制的,封面印着湘南医院的樱花树,扉页还留着空白,等着她贴上第一枚“跨国护理纪念章”。
“妈妈!你看我带了什么!”樱禾举着手里的保温桶,小跑到湘琴身边,桶里是她早上跟着江妈煮的茉莉花茶,“戴维叔叔说今天要带美国的小患者视频连线,我煮了茶,想让他们尝尝中国的甜!”
湘琴笑着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女儿温热的小手——这双手去年还只会给玩偶贴创可贴,现在已经能熟练地帮她整理护理手册,甚至会在她累的时候,递上一颗薄荷糖说“妈妈,你跟直树爸爸学的,甜的能让人有力量”。
直树从诊室走出来时,正好看到母女俩的互动。他刚结束一台三小时的手术,白大褂领口还沾着点消毒水味,却弯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小小的徽章:“小禾,这是国际护理联盟的儿童护理徽章,戴维教授特意让我转交给你的,说你上次录的‘深呼吸魔法’视频,帮美国诊所的三个小患者克服了打针恐惧。”
樱禾接过徽章,小心翼翼地别在书包上,眼睛亮得像樱花林里的星星:“真的吗?那他们现在不怕抽血了吗?我还想教他们唱《樱花护理歌》呢!”
“当然可以。”直树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戴维教授已经在会议室等我们了,视频连线的小患者里,还有一个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他说要跟你分享他画的樱花。”
会议室里,戴维教授正对着电脑调试设备。看到樱禾,他立刻招手:“小樱禾!快来!美国的小朋友们已经等不及要见你了!”
视频接通的瞬间,屏幕里传来此起彼伏的“Hello”声。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举着画纸,兴奋地说:“你好!我叫莉莉,我画了樱花树下的护士姐姐,就像你妈妈一样!”
樱禾赶紧把自己的“护理小手册”举到镜头前,一页页翻给他们看:“莉莉你看!这是我画的‘安慰三步法’,第一步给小熊贴创可贴,第二步说‘不疼的,我陪着你’,第三步奖励樱花贴纸!上次我用这个方法,帮医院的乐乐妹妹不怕打针了!”
湘琴坐在旁边,看着女儿认真分享的样子,忽然想起萌萌第一次来护理中心的场景。现在的萌萌已经是医院的正式护士,上个月还牵头成立了“儿童罕见病心理小组”,把当年湘琴教她的方法,变成了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袁,你看孩子们的互动多好。”戴维教授轻声说,“我们诊所的护士说,自从有了小禾的视频,小患者们对治疗的配合度提高了30%。你之前说的‘儿童互助护理模式’,现在已经在我们三个分诊所试点了,效果超出预期。”
直树拿出平板电脑,展示最新的合作数据:“我们这边也有新进展,联合国内五家医院开展的‘记忆锚点护理法’推广项目,已经帮助了120名罕见病儿童。下一步,我们想把小禾的‘儿童护理小手册’翻译成多语言版本,让更多国家的小朋友能用上。”
视频连线结束后,樱禾抱着平板电脑,趴在桌子上给莉莉写“护理小纸条”,上面画着小小的樱花和爱心,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别怕,我们一起加油”。湘琴看着女儿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就是她和直树一直追求的“传承”——不是把知识生硬地传递下去,而是让温暖像樱花的种子一样,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下午,湘琴带着樱禾去了罕见病儿童活动室。萌萌正在给孩子们读故事,看到她们进来,笑着招手:“小禾!你上次教我的‘樱花贴纸奖励法’太有用了,今天小宇弟弟主动说要做康复训练,还说要像你一样,以后帮其他小朋友!”
樱禾跑过去,从书包里掏出一枚樱花徽章,别在小宇的衣服上:“小宇弟弟,你真勇敢!这是奖励你的,以后我们一起当‘护理小帮手’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头,手里紧紧攥着徽章,眼睛里满是期待。湘琴坐在旁边,看着孩子们的互动,想起第一次见到小宇时的场景——当时他因为糖原累积症拒绝所有治疗,现在却能主动配合康复训练,甚至会安慰其他害怕的小朋友。
“袁老师,您看这个。”萌萌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心理小组整理的‘儿童护理需求清单’,里面记录了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记忆锚点’,比如小宇喜欢汽车,我们就用汽车模型引导他做康复训练;莉莉喜欢音乐,我们就用儿歌帮她放松。”
湘琴接过文件,认真地翻看着,眼里满是欣慰。萌萌的字迹工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记录得详细又温暖,甚至在备注栏里写着“小宇对芒果过敏,奖励贴纸时要避开芒果图案”——这些细节,正是当年她教萌萌的“护理初心”。
离开活动室时,樱禾拉着湘琴的手,小声说:“妈妈,我以后想当‘儿童护理老师’,像你和萌萌姐姐一样,帮所有小朋友不害怕生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