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樱花谢了又开,樱禾办公室的窗台上,永远摆着两罐茉莉花茶——一罐是李爷爷每年亲手烘焙的新茶,另一罐贴着泛黄的标签,是十年前老人送她的“启蒙茶”。三十岁的她穿着白色医生制服,胸前别着“全球罕见病护理联盟亚洲区主席”的徽章,指尖划过桌上的“全球护理地图”,目光停在非洲肯尼亚的新坐标上——那里即将落地救助基金的第28个儿童护理站,也是她和团队耗时三年攻克的“文化适配护理”试点。
“樱禾姐,戴维教授的视频会议已经开始了!”年轻护士小陈抱着一摞病历走进来,眼里满是兴奋,“肯尼亚护理站的当地护士发来消息,说孩子们已经学会唱你教的《樱花护理歌》中文版了,还会用简笔画跟护士沟通病情呢!”
樱禾放下手里的笔,快步走向会议室。屏幕里,戴维教授身后站着几个肯尼亚护士,他们穿着印有樱花图案的白大褂,手里举着孩子们画的画——画上有穿白大褂的医生、开满茉莉花的院子,还有贴满樱花贴纸的“勇敢勋章”。“樱禾,你们开发的‘双语护理手册’太实用了!当地护士用手册里的‘肢体语言指南’,成功安抚了12个害怕治疗的孩子,其中有3个今天主动完成了康复训练!”
樱禾调出平板电脑里的护理数据,声音沉稳而温暖:“戴维叔叔,我们根据肯尼亚的文化习俗,调整了‘记忆锚点’——比如用当地孩子喜欢的斑马玩偶代替樱花贴纸,用传统鼓点音乐辅助康复训练。下周我会带团队去现场,把‘社区护理培训计划’落地,让当地医护人员能独立开展工作。”
会议间隙,樱禾收到母亲湘琴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湘琴正坐在医院的“护理传承馆”里,手里拿着一本旧护理手册——那是她三十年前刚入职时的笔记,扉页上老主任的红笔批注“共情是护理的根”格外醒目。“小禾,你爸今天在门诊遇到一个糖原累积症患儿,用的还是你当年在印度总结的‘视觉化沟通法’,孩子特别配合。对了,萌萌说要跟你一起去肯尼亚,她已经收拾好‘护理包’了,里面有你要的简笔画模板和茉莉花种子。”
樱禾笑着回复:“妈,让萌萌姐多带点樱花贴纸,上次视频里,肯尼亚的孩子说喜欢粉色的花,说不定樱花能成为新的‘记忆锚点’。还有,替我跟爸说,门诊的案例记得记录下来,我们要把它补充到‘全球护理案例库’里。”
挂了视频,樱禾走到办公室的展柜前,看着里面陈列的“传承物件”:老主任的听诊器、父亲直树的第一份手术记录、母亲的护理手册、李爷爷的茉莉花茶罐,还有晓宇为她画的《全球护理地图》插画——画里,不同肤色的孩子手牵手站在樱花树下,背后是连接各大洲的“温暖航线”。
“樱禾姐,李爷爷的孙子送来今年的新茶了,还说爷爷让你一定要带着茶去肯尼亚,让当地的孩子尝尝中国的甜。”小陈抱着一个油纸包走进来,茶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办公室。
樱禾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粗糙的纸皮,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李爷爷摘茉莉花的场景。老人总说“茶要慢慢煮,心要慢慢待”,这句话她记了二十年,也成了她护理工作的准则。“替我谢谢李爷爷,我会把茶分给肯尼亚的孩子和护士,告诉他们这是来自中国的‘温暖礼物’。”
出发去肯尼亚的前一天,樱禾带着父母去了李爷爷家。九十多岁的老人坐在茉莉花树下,手里拿着一串千纸鹤——是樱禾小时候教他折的,每只鹤的翅膀上都写着“健康”二字。“小禾,这串千纸鹤你带上,到了肯尼亚,给每个孩子送一只,告诉他们,不管离得多远,都会有人为他们祈福。”
樱禾接过千纸鹤,眼眶微微泛红:“爷爷,我会的。等护理站稳定了,我就接您视频,让您看看肯尼亚的孩子,看看他们种的茉莉花。”
李爷爷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里面是茉莉花种子,你撒在护理站的院子里,等明年春天,花开花落,就像我们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一样。”
第二天,樱禾和萌萌带着团队登上了飞往肯尼亚的飞机。飞机上,萌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她这些年的护理经验:“樱禾,我整理了‘儿童心理干预应急方案’,万一遇到孩子抗拒治疗,我们可以用里面的‘故事引导法’——比如讲你小时候帮乐乐妹妹克服恐惧的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真实的经历。”
樱禾接过笔记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忽然想起萌萌刚入职时的样子。当年那个跟着湘琴学习护理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护理专家,还牵头成立了“国际护理志愿者联盟”,每年组织上千名护士去欠发达地区支教。“萌萌姐,这次我们在肯尼亚培训当地护士时,要把‘传承’的理念也教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护理不只是技术,更是要把温暖一代代传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