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樱花树已伫立八十个春秋,樱禾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悬着一串由各星球土壤制成的樱花挂坠——火星的红、月球的灰、冥王星的紫,每一枚都刻着对应的护理站坐标。九十岁的樱禾穿着米白色的软绒制服,胸前“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的徽章被岁月磨得温润,颈间挂着小远送的“星海项链”,链坠是缩小版的银河护理站模型,轻轻晃动时,会透出樱花与茉莉交织的微光。她指尖抚过《宇宙护理文明史》的终章页,上面印着一张全景图:从地球的樱花树到银河的护理站,无数道温暖的光轨在星空中连成“心”形,下方写着“始于樱花,归于星海”。
“奶奶!‘星海护理网络’今天正式联通了!”视频里,七十岁的小远穿着银白色的深空制服,身后是浩瀚的星海,手里举着一个全息控制器,屏幕上正显示着各星球护理站的实时数据,“我们把太奶奶的‘记忆锚点护理法’、爷爷的‘跨学科诊疗经验’都融入了网络系统,现在不管在哪个星球,医护人员都能调取地球的护理案例,就像您当年带着护理手册走遍各国一样,现在温暖能在星海中实时传递了。”
樱禾凑近屏幕,看着数据间跳动的樱花图标,眼眶泛起温热。九十年前小远还是个躺在她怀里、听她讲护理故事的婴儿,如今却成了“星海护理体系”的缔造者——他不仅联通了地球、月球、火星、冥王星及银河护理站的医疗网络,还研发出“跨星球生命支持系统”,能在极端环境下为患者提供适配护理,就像当年直树突破手术禁区、樱禾开拓跨国护理一样,这份初心从未被宇宙的尺度稀释。
“小远,下个月的‘星海护理文明终章盛典’,奶奶给你留了‘星海传承’的压轴演讲。”樱禾的声音带着笑意,指了指桌上的一个锦盒,“这里面是你太爷爷的听诊器和太奶奶的护理手册,我把它们做了防氧化处理,盛典时要放在‘文明传承台’的中央,让所有人都记得,我们的星海护理,始于地球的一听诊、一笔记。”
挂了视频,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卡玛的女儿莉娅推着轮椅走进来,轮椅上坐着头发雪白的晓宇——他已是“星际医疗文化研究院”院长,手里捧着一本皮质封面的典籍:“樱禾奶奶,这是《宇宙护理文明大典》,里面收录了从老主任到星海护理站的所有‘温暖遗产’,有您在肯尼亚的护理笔记,有小远爷爷的星海网络设计图,还有各星球医护人员写下的‘温暖誓言’,盛典时要作为文明典籍永久封存。”
樱禾接过典籍,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1975年的湘南医院:年轻的湘琴穿着白大褂,正给萌萌贴樱花贴纸,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旁边的直树拿着听诊器,专注地给患者检查,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格外耀眼。再往后翻,是2055年的火星:她站在穹顶花园里,教阿米拉煮茉莉花茶;小远举着“星核安抚仪”,给外星科考人员做心理干预;远处的护理站门口,挂着用地球语言和外星文字写的“星海同源,温暖同行”。
“莉娅,你还记得娜拉太奶奶的铜壶吗?”樱禾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丝绒袋,里面装着一小撮茉莉干,“李星的儿子李辰把护理文明博物馆改成了‘星海护理纪念馆’,里面还保存着娜拉煮茶的铜壶,这次盛典我们在纪念馆设‘地球根脉展区’,让来自星海的代表都尝尝,用八十年茉莉干煮的‘文明茶’。”
莉娅点点头,眼里满是向往:“樱禾奶奶,我早就听妈妈说过娜拉太奶奶的茶——要选地球春分的茉莉,用火星的温水慢煮,最后加一勺冥王星的冰晶,说是‘把地球的甜、火星的暖、冥王星的净融在一起’。这次我一定要跟着李辰学煮茶,把方法写进《星海护理文化志》,让星海永远记得地球的味道。”
中午,一行人去了“星海护理纪念馆”。馆内的设计像一条穿梭时空的星轨,两侧的全息展柜里,悬浮着跨越世纪的“温暖信物”:老主任的听诊器仍能传出模拟的心跳声,仿佛在诉说当年的医者仁心;湘琴的护理手册每页都有全息批注,点击就能看到她记录时的场景;樱禾的肯尼亚护理笔记里夹着干枯的茉莉,凑近时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小远的星海网络控制器旁,放着他第一次画的樱花设计图,笔触还带着孩童的稚嫩。
“樱禾奶奶,您看这里!”李辰快步走过来,指着一个圆形展台,上面放着娜拉的铜壶和一本线装茶谱,“这是娜拉太奶奶的‘茉莉茶经’,里面记着‘茶是地球的信使,能把温暖带到远方’,我们用这个铜壶煮了今天的茶,您尝尝,是不是还带着当年的甜?”
樱禾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熟悉的茉莉香混着淡淡的星尘气息漫过舌尖。她想起七十年前在肯尼亚的清晨,娜拉就是用这个铜壶煮茶,水汽氤氲里,娜拉说“等我们老了,这壶茶会带着我们的心意,走到更远的地方”。原来有些承诺,真的能跨越世纪,在星海中实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