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拓了一片“星植园”——园里种着从地球带去火星培育的“星樱”、冥王星冰晶滋养的“月茉”,还有银河系边缘星球引进的“星尘草”,每种植物旁都立着木牌,写着“植物即护理”:樱花瓣可做安抚香包,茉莉茶能缓解焦虑,星尘草汁液可舒缓皮肤敏感。百岁的樱禾坐在园中的藤椅上,身上盖着莉娅织的“星樱草毯”,毯子上绣着各种护理植物的纹样,用的线是星尘草纤维,摸起来带着微凉的触感。她胸前的“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徽章旁,挂着一枚“星植坠”,坠子是透明的植物标本瓶,里面装着湘南医院第一株星樱的种子,瓶身刻着“生命与护理共生”。
“太奶奶!‘星植计划’今天在第十个星球建立了‘护理植物园’!”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绿色深空制服,身后是火星星樱园的全景——粉色的樱花在红色土壤上绽放,外星护士正带着孩子采摘花瓣,“我们把太奶奶您的植物护理经验、太爷爷的植物药理研究,还有李爷爷的茶疗植物培育法,都编成了《宇宙护理植物手册》,现在外星护理人能直接用当地植物做护理,他们说‘这不是种植,是让生命帮着生命’!”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画面里的星樱,嘴角泛起温和的笑意。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抓着樱花花瓣玩的婴儿;如今,他成了“宇宙护理植物共生工程”的推动者——不仅在多星球建植物园,还在地球同步轨道建了“星植基因库”,把湘琴用的樱花品种、樱禾在肯尼亚培育的抗病茉莉、娜拉传承的茶疗植株,都保存了基因样本,让不同星球的护理人能根据当地环境,培育适合的护理植物,就像当年樱禾在肯尼亚种茉莉、小远搭建星语网络一样,这份生命共生的温暖从未被星球环境阻隔。
“小远,下个月的‘星植文明盛典’,太奶奶给你留了‘星植传生’的压轴环节。”樱禾的声音虽轻,却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指了指身边的木盒,“这里面是你太奶奶种的第一株樱花的枯枝、我在肯尼亚收获的第一罐茉莉干花、李爷爷传下来的老茶籽,盛典时要把它们的基因样本放进星植基因库核心,让地球的护理植物生命,能在宇宙里延续。”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星刚送来的《星植集:宇宙护理植物故事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火星星樱园的合影,飘落的樱花与星尘草的种子在画面中交织。翻开第一页,就是1975年湘琴的植物护理笔记:“今天用樱花瓣做了香包,给住院的萌萌挂在床头,她说‘闻着像春天,晚上不做噩梦了’。原来植物的味道,能给人安全感。”旁边配着湘琴给香包缝樱花图案的老照片,她手指捏着针线,眼里满是专注。再往后翻,是2025年樱禾的肯尼亚日记:“在护理站旁种了茉莉,患者排队看病时能摘朵闻闻,有人说‘闻着花香,就没那么怕检查了’。原来植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安慰。”还有2155年小远的火星种植日志:“今天收获了第一茬星樱花瓣,外星孩子说‘这花和地球的故事一样温柔’,我们用花瓣做了安抚贴,贴在治疗部位,孩子就不抗拒了。”
“太奶奶,晓星哥哥说,这本《星植集》会做成‘基因图谱画册’,每个星球的护理站都能收到——触摸植物图片,就能看到对应的培育方法和护理用途,像跟着地球护理人学种‘救命草’。”护理机器人的电子音带着温和的语调,投影幕上随即亮起不同星球的星植场景:月球上的科考人员在温室里种月茉,用花瓣泡安抚茶;火星的外星护士教孩子做星樱香包,孩子的笑声透过屏幕传来;银河系边缘的护理站里,医护人员用星尘草汁液给患者涂伤口,患者点头说“不疼了,像有凉风在吹”。
樱禾看着画面,忽然想起九十年前的场景:湘琴坐在樱花树下,教她分辨樱花的品种;直树在一旁记录花瓣的药理成分,说“植物是大自然的护理师,要好好利用”。原来当年那些不起眼的花草,早已变成了能跨越星球的生命力量。
中午,莉娅推着樱禾去了“星植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像一个立体植物园,穹顶是透明的玻璃,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各种护理植物上,四周的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代的植物护理物件:湘琴做香包的针线盒,里面还留着几片干枯的樱花;樱禾在肯尼亚用的茉莉采摘篮,篮沿沾着泥土的痕迹;李爷爷的茶籽收纳罐,罐身上刻着“茶养人,人护茶”;小远童年时的植物标本册,里面夹着他第一次采的樱花花瓣,旁边写着“要像奶奶一样,让花帮人”。触摸每个物件,就能激活对应的全息场景——摸一摸针线盒,能看到湘琴做香包的过程;碰一碰采摘篮,能闻到茉莉的清香。
“太奶奶,您看这个!”莉娅指着一个圆形展台,上面放着一个陈旧的陶罐,罐里装着李爷爷传下来的老茶籽,“我们用基因技术让其中一颗茶籽发了芽,您看展台里的小温室,芽已经长到两厘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