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禾没有急着给答案,而是让衡忆调出樟木盒里的“资源互助笔记”,翻到2026年的案例:“当年肯尼亚部落遭遇旱灾,我们送了100斤粮食,没要任何交换。半年后部落雨季丰收,送了200斤草药过来,还说‘以后你们缺什么,我们都帮’。”她抬头看向投影里的晓衡:“告诉地球代表,先捐30箱茶包给火星救急,剩下70箱里,50箱按冥王星的比例交换,20箱作为‘长期合作诚意礼’。同时和冥王星约定‘以后优先考虑,但不绑定’——救急守住了,共生的路也没断。资源调配,从来不是‘非此即彼’,是‘找到两者都能退一步的点’。”
晓衡立刻调整方案:地球先通过紧急运输舱送30箱茶包到火星,同时与冥王星签订“50箱茶包换100份种子+优先合作意向书”,额外赠送20箱茶包。投影里,火星护理站的护士收到茶包后,立刻给焦虑患者冲泡,患者喝着茶,心率渐渐平稳;冥王星代表握着地球代表的手说“你们懂共生的意思”——那一刻,星衡馆的资源供需屏上,火星的“茶包短缺”标识从红色变成绿色,冥王星与地球的“合作指数”瞬间上升。
中午,晓衡推着樱禾去了“资源共生实验室”。实验室的设计像一个“跨星资源枢纽”,左侧的“储备区”陈列着各星球的特色资源:地球的茉莉茶包、火星的星尘草种子、冥王星的冰晶护理凝胶;右侧的“调配区”里,年轻工程师正用“资源共生测算系统”模拟新方案:有人设计“过期物资优先捐赠+非过期物资等价交换”模式,有人提出“建立资源互助基金,短缺时可无息借调”,还有人研发“资源再生技术”,把地球的茶渣制成火星的有机肥料。
“太奶奶,您看这个‘资源共生指数’!”晓衡指着屏幕上的蓝色曲线,“这是地球和冥王星合作后的指数变化,比之前提高了60%。但新争议来了:老代表说‘资源交换要算清账,不然会吃亏’,年轻代表却觉得‘太算清,就没了共生的温度’——该怎么平衡‘利益’和‘温度’?”
樱禾让衡忆调出湘琴的“药品分配记录”,翻到其中一页:“湘琴当年给孩子和老人分青霉素时,没算‘谁更值得救’,只算‘怎么能都救’。”她看向晓衡:“告诉老代表,算清账是为了长久,不算清是为了应急。比如建立‘基础账+灵活账’:基础资源按市场价交换(算清),应急资源可捐赠或打折(灵活)。这样既不吃亏,又有温度——资源共生,不是要当‘慈善家’,也不是要做‘铁公鸡’,是要当‘愿意帮也能自保’的伙伴。”
下午,全球罕见病护理中心的巨幕上,实时播放着“星衡计划”的新争议:土星护理站有多余的低温护理舱,想“高价卖给冥王星”,年轻代表反对“趁火打劫”,老代表却辩解“研发成本高,要回本”;木星护理站缺星尘草种子,想“无偿借用”,火星代表却要求“写借条,明年还双倍”。讨论越来越激烈,直到有人调出《星衡集》里的一句话:“资源是死的,人是活的,共生不是让资源迁就人,是人让资源有了共生的意义。”
“太奶奶,木星和火星的争议还没解决!”晓衡的全息投影突然弹出,身后是木星的红色地表,“木星说‘明年不一定有种子还’,火星说‘不还,以后就不借了’——该怎么让火星愿意借?”
樱禾让衡忆调出自己的“资源互助笔记”,里面写着:“当年我用茶换草药时,没逼部落写借条,只说‘以后有了再还’。”她对着晓衡说:“让木星用‘特色资源抵押’——比如把木星的稀有矿石作为抵押,明年还种子就还矿石,不还就用矿石抵。这样火星有保障,木星也能借到——有时候,给对方留条路,自己也多了条路。”
傍晚,樱禾坐在星衡馆的软榻上,看着资源调配沙盘里不断优化的方案。衡忆推着小桌过来,上面放着一杯“共生茶”:用地球的茉莉、火星的星尘草、冥王星的冰晶水混合煮制,茶杯上印着资源天平与樱花交织的图案。樱禾抿了一口茶,熟悉的茉莉香里带着星尘的清冽,耳边仿佛又响起湘琴说“资源有限,人心不能有限”,想起肯尼亚部落送草药的场景,想起火星代表握地球代表的手。
“太奶奶,小远爷爷的全息投影来了!”晓衡的声音带着笑意,投影幕上,小远站在星衡馆的衡思台旁,手里拿着《星衡集》的修订版,“我们决定在每个星球的护理站设‘资源共生角’,培训‘资源调解师’,还把您的‘双账原则’写进了手册:‘基础账算清,应急账灵活,共生账温暖’。”
樱禾看着投影里的小远,缓缓点头:“好,好啊……记得多算‘长远账’,少算‘眼前账’……”她想说的话有很多,想告诉湘琴和直树,他们当年的“资源分配智慧”,如今成了宇宙共生的准则;想告诉娜拉和李爷爷,他们的“以物换物”,成了跨星合作的雏形;想告诉晓衡、晓契这样的年轻人,资源调配的战场,从来不止在仓库里,更在“怎么让资源变成纽带”的思考里——守住救急的底线,才能有共生的温度;守住共生的规则,才能有长久的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