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筑了一座“星诺堂”——堂身由“信仰晶石”与“共生钢”拼接而成,左侧墙面嵌着二十个星球的“护理信仰图腾”(地球的樱花十字、火星的星尘守护纹、冥王星的冰原生命符),每个图腾下标注着对应的信仰核心(“温暖”“坚韧”“敬畏”);右侧墙面是可书写的“信仰对话屏”,能实时显示不同星球护理人对“信仰与护理”的思考。堂内中央设着圆形的“诺思台”,台面上嵌着全息投影装置,可同步播放各星球护理人践行信仰的场景;四周的座椅按“信仰传承方”“信仰融合方”“信仰观察方”分区,每个座位前都有一块“观点记录屏”,可同步上传对“信仰边界”的讨论。
百岁的樱禾坐在“信仰观察方”的软榻上,身上盖着晓醒的女儿晓诺织的“星诺绒毯”——毯子用地球棉线与二十个星球的信仰图腾纤维混纺,上面绣着交织的“信仰符号”与“护理动作”(樱花旁是递茶的手、星尘纹旁是包扎的手),指尖触碰不同图案,会弹出对应的信仰践行故事。她胸前的徽章旁,挂着一枚“星诺坠”,坠子是微型的“信仰图腾轮”,里面封存着1975年湘琴对萌萌说“樱花会陪着你”的录音,晃动时会传出樱花飘落与轻声许愿的叠加声。
“太奶奶!‘星诺计划’今天引发了‘护理信仰该坚守本土,还是跨星共生’的大争论——地球老护理人坚持‘护理要以“温暖守护”的樱花信仰为核心’,说‘丢了这个,地球护理就没了魂’;火星护理人却提出‘该融入我们“星尘坚韧”的信仰,让患者在治疗中学会对抗病痛’,双方吵到要暂停‘跨星信仰共建仪式’!”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灰色深空制服,身后是火星护理站的信仰祭坛背景,手里举着“信仰案例晶片”,屏幕上正播放着争执场景:地球老护理人指着樱花图腾说“当年樱禾去肯尼亚,也没丢樱花信仰”,火星护理人却反驳“太奶奶是把樱花信仰的‘温暖’,融进了肯尼亚的‘草药信仰’,不是硬守图腾”,“我们把您当年在肯尼亚‘信仰适配护理’的案例、太爷爷‘信仰与诊疗平衡’的笔记,都放进了‘星诺调解库’。现在二十个星球的代表都在星诺堂连线,就等您定方向——护理信仰该‘守图腾’,还是‘守核心’?”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画面里激辩的身影,手指轻轻摩挲着星诺坠里的录音。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看她用樱花信仰安抚肯尼亚焦虑老人的婴儿;如今,他成了“宇宙护理信仰共生工程”的发起者——不仅搭建了跨星信仰对话平台,还研发出“信仰核心提取系统”,能从不同星球的信仰图腾中,提取出“尊重生命”“传递希望”等共通核心,像当年樱禾融樱花信仰入草药护理、小远在星诺堂平衡危机应对一样,这份对“信仰本质”的思考,从未被宇宙的信仰差异搁置。
“告诉他们,别争‘守图腾’还是‘跨星融’,先想‘地球樱花信仰的核心,到底是樱花图案,还是“温暖守护”的心意’。”樱禾的声音带着穿透争执的冷静,指了指身边的柏木盒,“里面是湘琴的‘樱花信仰日记’、我在肯尼亚写的‘信仰适配笔记’、太爷爷的‘信仰与诊疗平衡方案’,让他们调出来——信仰的魂,是藏在图腾下的核心心意,不是图腾本身。只要核心在,融再多跨星信仰,魂也不会丢。”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诺忆”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诺刚整理的《星诺集:宇宙护理信仰共生争议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火星信仰祭坛的合影,飘落的樱花与星尘在诺思台上方交织,形成“信仰共生”的图案。翻开第一页,就是1975年湘琴的“樱花信仰记录”:“有患者问‘为什么总用樱花贴纸’,我说‘不是贴纸特别,是我想让你知道,有人像樱花一样陪着你’。后来患者自己画了朵小太阳贴在床头,说‘这是我的“陪伴信仰”’——原来信仰不是我给的,是我们一起确认的。”旁边配着湘琴和患者一起贴太阳贴纸的老照片,两人对着贴纸笑出了牙。
再往后翻,是2025年樱禾的肯尼亚“信仰适配笔记”:“部落老人拒绝西医,说‘只信祖先传的草药信仰’。我没劝他丢信仰,而是陪他去草药田,说‘祖先的草药是想让你好起来,我的药也是,我们一起试试’。最后他愿意喝药,还把草药和西药包在一起,说‘这是“双信仰守护”’——信仰不是用来对立的,是用来帮人找到希望的。”还有2155年小远的“火星信仰日志”:“外星孩子怕打针,说‘星尘会惩罚怕疼的人’。我没说‘星尘是假的’,而是说‘星尘会奖励勇敢的孩子,我陪你一起等奖励’。孩子打完针后,我给他画了颗星尘徽章,他说‘这是星尘和地球一起给的奖励’——信仰的意义,是给人面对恐惧的勇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