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连忙起身,对着朱伯材深施一礼:“末将林潇,见过朱节度使!当年您镇守西北,大败西夏军的事迹,末将年少时便听过,没想到今日能在此得见!”他心里满是震惊——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那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将领,不仅武艺高强,更擅长治军,后来因年迈辞官归隐,没想到竟会在此遇到,还主动要加入易军!
“将军不必多礼,如今国破家亡,老朽早已不是什么节度使,只是个想报国的老卒罢了。”朱伯材摆了摆手,语气沉重起来,“二帝被俘,宗室受辱,金人在中原烧杀抢掠,老朽虽年迈,却也咽不下这口气!前些日子听闻有位白发蓝瞳的易枫将军,在北国杀金兵、救帝姬,还组建了易军抗金,老朽便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易军,为抗金出一份力!”
林潇听着,心里一阵感动——朱伯材不仅是名将,更有皇室渊源,他记得曾听人说过,宋钦宗即位后,为感念朱伯材的功绩,还追封过他为恩平郡王!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主动加入,不仅能壮大易军的实力,更能让易军的名声传遍更多地方,吸引更多义士前来投奔。“老丈能来,是易军的福气!”林潇激动地说,“末将这就派人回报总营,待我们招募完这一带的义士,便带您回易军大营,届时您定能见到易枫将军!”
朱伯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好!能见到那位敢在北国硬撼金兵的易枫将军,老朽就算是走一趟,也值了!”
茶寮里的义士们也纷纷围了过来,对着朱伯材拱手问好——他们大多听过朱伯材的名号,如今见老将军亲自加入,一个个都士气大振,纷纷表示要跟着易军,跟着老将军,早日把金人赶出中原。林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有朱伯材这样的老将加入,再加上易枫将军在北国的战绩不断传开,易军定会越来越壮大,总有一天,他们能带着足够的力量,北上抗金,收复失地,救出被俘的皇族,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原大地上。寒风依旧吹着茶寮的窗户,却吹不散屋里的热血与希望。林潇端起茶杯,与朱伯材碰了一下,轻声道:“老丈,敬您!也敬我们即将到来的抗金大业!”朱伯材举起茶杯,一饮而尽,眼神坚定:“好!敬抗金大业!敬大宋!”茶寮外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林潇放下手中的茶碗,目光落在对面端坐的朱伯材身上,终于还是问出了心底的疑惑:“老丈,晚辈有一事不明——如今南宋已在江南立朝,您是北宋旧臣,又曾受封节度使,按说该投奔朝廷才是,为何偏偏要加入我们易军?”
这话一出,茶寮里的喧闹瞬间静了下来,几名刚加入的义士也好奇地看向朱伯材。他握着木杖的手紧了紧,指腹蹭过杖身粗糙的纹路,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沙哑:“将军有所不知,老朽并非不愿投奔南宋,只是眼下……走不通啊。”他抬眼望向窗外,眼神飘向江南的方向,语气里满是怅然:“自汴京破后,老朽便带着家人躲在乡野,前些日子听闻江南立了新朝,本想南下,可沿途金兵关卡重重,到处都是劫掠的兵卒,老朽这把老骨头倒不怕,可带着家眷根本走不出中原。再说,朝堂新立,局势未稳,老朽就算到了临安,又能做什么?不过是给朝廷添个吃闲饭的,哪比得上跟着易军,能真刀真枪地杀金兵。”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眼中忽然燃起几分光亮,声音也提了些:“可易军不一样!老朽在汴京周边游走时,常听百姓说,有个白发蓝瞳的易枫将军,在金国腹地杀了鲁国王完颜昌,废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还砍断了完颜希尹的手指,连五百金兵都被他诱进冰湖淹死!”“金人把我们宋人当猪狗使唤,二帝受牵羊之辱,宗室被掳北上,老朽夜里想起这些,就恨得睡不着觉!”朱伯材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语气里满是悲愤,“易军敢跟金人硬拼,还能救回被俘的皇族,这就比远在江南、动静不明的南宋,更让老朽看到希望。我加入易军,不是不认南宋,是想趁着还有力气,跟着能打金兵的人,早点杀回北国,哪怕只是为抗金多添一分力,也比在原地等消息强!”林潇听得心头发热,连忙拱手:“老丈深明大义!易将军若知道您的心意,定会大喜!有您这样的老将加入,咱们易军的士气,定能更盛!”
朱伯材笑着摆了摆手,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他没说,昨夜在破庙里,他曾对着女儿朱琏年轻时绣的一方绢帕落泪——自朱琏随二帝北上后,他便没了女儿的消息,不知她是否还活着,是否也受了牵羊礼的屈辱。他更没说,选择易军,一半是为抗金,另一半,是盼着易枫在金国的势力,能帮他悄悄寻到女儿的下落。这份私心,他不敢说出口,怕污了“报国”的名头,更怕消息传出去,给远在金国的女儿惹来祸端。茶寮里的义士们听了朱伯材的话,纷纷叫好,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跟着易军杀向金国。林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越发坚定——有朱伯材这样的老将,再加上易将军在北国的战绩,易军定会越来越壮大,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救出被俘的皇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