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很快汇总:因规格统一,废品率大幅下降;因流程优化,燃料和工时有所节省。虽然首批成本因摸索略高,但周算盘预计,一旦熟练,总体成本将显着低于旧法,且质量远超从前!
“立刻将数据和样品,连同赵四的记录,抄送各部衙门!”沈涵压下激动,冷静下令。他要主动出击,将成果展示出去,抢占评议的舆论高地。
——
然而,就在沈涵为初步成功稍感欣慰时,中书省签发的关于评议新法的正式文书,送到了他的案头。
文书措辞堂皇,要求各部就《工部物料管理新法试行条例》进行“广纳建言,详加评议”。但后面附带的评议要点和议程安排,却让沈涵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评议由中书省牵头,具体负责的,是中书省下属的一个清吏司,主官是胡惟庸的门生。评议要点着重强调:“是否合乎祖制”、“是否过于繁琐,扰民扰官”、“是否真能如所言节省效益,而非虚耗国帑”、“权责是否清晰,是否与现有职司冲突”。
而最致命的是议程安排:给予各部评议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却只安排了一次由沈涵本人出席陈述的环节,且被安排在评议中期。这意味着,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方案将任由那些充满敌意的官员在背后揣测、攻击、篡改,而他连辩解的机会都很少!
这根本不是评议,这是公开的审判!胡惟庸轻巧地利用程序,就将沈涵置于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大人…这…”赵四看着那文书,手都有些发抖。这几乎是绝杀之局。
沈涵拿着文书,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仿佛能看到胡惟庸在那中书省值房里,带着嘲弄的笑容,签署这份文书的样子。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那些烧制完美的青砖样品上,泛着冷硬的光泽。
第一步虽然踏稳了,但前方的冰面,已然开裂,露出其下漆黑的、汹涌的暗流。
沈涵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文书缓缓放在桌上。
“胡惟庸…你想用程序玩死我?”他低声自语,眼中却燃起一股不服输的火焰。
“那就看看,是你的程序厉害,还是我的…‘效率’更强。”
管理学,可不仅仅会优化流程。
它最犀利的武器,从来都是——用实实在在的结果,打破一切规则的桎梏。
他需要一场更大的胜利,一场无法被评议忽视的胜利。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大明博弈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