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魔芋雕花:参照紫阳花全息模板(十二瓣,直径8cm)。要求:形态相似度≥95%,花瓣边缘光滑度≤0.01mm误差】
“疯了!”后排突然爆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是个东南亚面孔的男生,他手里的刀“哐当”一声砸在灶台上,“10分钟?光是剔骨就得五分钟吧!还雕花?这根本不是考试,是屠杀!”
没人理会他的抱怨。考场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只剩下考生们调整呼吸的声音,以及刀具被从刀鞘里抽出时的轻响。李浩的目光落在灶台旁的食材筐里:
左边的竹筐里堆着小山似的土豆,最大的像个小拳头,最小的只有鸡蛋大小,表皮沾着泥土的痕迹,显然是故意挑选的“非标准化”原料;中间的金属盆里,几条真鲷正不安地扑腾,银蓝色的鱼鳞在灯光下闪烁,鳃盖开合的频率显示它们还保持着极佳的鲜活度;右边的黑色托盘里,灰黑色的魔芋块泛着冷硬的光泽,截面暴露的纤维像某种坚韧的复合材料。
就在这时,系统面板突然分裂成三个子窗口,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在视野里拉出蓝色的光轨:
【土豆批次分析完成:大小差异2.3cm,密度均匀度89%,芽眼分布密度1.2个/平方厘米。最优处理策略:按体积分组(大/中/小),采用梯度切割法,可减少刀具校准次数,预计节省37秒。风险点:小土豆易碎裂,建议采用“托刀式”握法】
【真鲷骨骼建模完成:主骨曲率半径3.7cm,肋骨数量14对,间距0.8cm±0.1cm。关键节点:鳃后1.2cm处为软骨连接点,尾鳍前0.5cm处无肌间刺。最优路径:从鳃后下刀,沿主骨内侧0.3cm处游走,避开侧线血管】
【魔芋纤维扫描完成:纵向弹性模量2.1GPa,横向0.7GPa,含水分18%。加工特性:顺纤维方向切割阻力降低60%,但易产生毛边;逆方向切割边缘更光滑,但需增加20%力量。雕花方案:采用“顺向塑形+逆向修边”复合技法】
“开始。”
全息投影上的倒计时归零的刹那,整个考场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金属碰撞的脆响、刀刃切入食材的闷响、水流冲刷的哗啦声瞬间交织成一片,三百个灶台同时燃起幽蓝色的火焰,在不锈钢台面上投下跳动的影子,像一场盛大而残酷的祭典。
李浩的身体先于意识动了起来。他左手抓起最大的那颗土豆,拇指抵住顶端的芽眼,右手的柳刃刀以45度角落下——系统的虚拟光标在刀刃旁悬浮,绿色的辅助线实时校准着角度:
【当前偏角0.8度,修正至45度……完美。下刀深度2.9cm,需增加0.1cm……切割速度1.2cm/秒,保持稳定……】
土豆在掌心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每一刀落下的间隔精确到0.3秒。刀刃切开淀粉质的瞬间,系统捕捉到细微的阻力变化,立刻调整参数:【检测到土豆芯密度较高,建议下刀力度增加5%……】
切出的土豆丝在空中划出整齐的抛物线,落入白瓷盘时自动堆叠成标准的立方体。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穿过丝与丝之间的缝隙,在盘底投下均匀的光斑——每根丝的粗细误差都控制在0.03cm以内,比考试要求的上限还精确了近一半。
隔壁灶台的动静突然乱了节奏。李浩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个用Damascus钢刀的考生正盯着自己的盘子发呆。他的刀工确实华丽,刀刃翻飞间银光闪烁,可切出的土豆丝明显带着肉眼可见的粗细差异——系统的实时扫描显示,最粗的那根达到了0.42cm,已经超出误差范围。那考生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握刀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下一刀直接把土豆切飞了出去。
李浩没有分心。当最后一颗小土豆被处理成均匀的细丝时,他瞥了眼计时器:3分12秒。比系统预估的时间还快了18秒。
接下来是真鲷。他伸手从金属盆里捞出一条,鱼身还在微微颤动,鳞片擦过指尖时带着冰凉的滑腻感。系统立刻启动【生物活性监测】:【目标心率:82次/分钟,肌肉紧张度中等,适合快速处理】
李浩左手按住鱼身,右手的刀背轻敲鱼头,真鲷的挣扎瞬间减弱——这是系统推荐的“击晕法”,能减少鱼肉因挣扎产生的乳酸堆积。刀刃从鳃后1.2cm处切入,几乎听不到切割声,只有鱼鳞脱落的细微脆响。
指尖传来清晰的触感,像是在抚摸某种精密的骨骼模型。系统通过触觉反馈实时导航:【前方0.5cm处为肋骨连接点,建议横向轻拨……避开侧线血管,当前距离0.2cm……】
刀刃像有生命般在骨肉之间游走,顺着主骨的弧度灵活转动。当刀尖抵达鱼尾时,他手腕轻挑,整副鱼骨完整地脱离鱼身,脊椎骨上还粘着几缕透明的神经纤维,却连一丝血肉都没带。系统立刻弹出三维模型比对:【主骨完整度100%,鱼肉残留量0.3g,符合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