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县人民政府的办公楼是一栋有些年头的五层建筑,灰扑扑的外墙透着岁月的痕迹,与省委大院那庄重现代的氛围截然不同。
叶凡在办公室主任王建军的引导下,走进二楼那间属于县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算宽敞,陈设简单。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套皮质略显老旧的会客沙发,一个装满政策文件和地方志的书柜,墙上挂着一幅本县地图。窗户朝南,采光尚可,能看到楼下院子里几棵叶子落尽的梧桐树。
“叶县长,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随时吩咐。”王建军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
“这样就很好,辛苦王主任了。”叶凡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手指拂过光滑的桌面,感受着这份属于“主官”的触感。
“应该的,应该的。”王建军连忙道,“县里的班子成员,知道您今天到任,晚上在招待所安排了个便饭,算是给您接风,您看……”
“好,客随主便。”叶凡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必要的程序,也是他第一次与未来的同事们正式见面。
王建军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县里的基本情况,以及办公室的人员配置,便识趣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只剩下叶凡一人。他靠在椅背上,环顾着这个陌生的空间,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在这里,他将不再是传达者、建议者,而是决策者、执行者。他的每一个签字,每一次发言,都可能直接影响这个县城数十万人的生活。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张清源县地图前。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各乡镇、主要道路、河流和资源分布。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河口镇(河口村所在的镇)、青云乡、龙泉街道……这片土地,承载着他的童年,也即将见证他作为地方主官的起步。
下午,按照安排,他在县委小礼堂与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见面。当他走进礼堂时,台下黑压压坐满了人,各种目光交织在他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期待,或许也有不以为然。
他太年轻了,空降而来,又是那样显赫的秘书出身,难免让人产生各种联想。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简单介绍后,叶凡走到发言席前。他没有拿讲稿,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同志们,大家好。组织上安排我到清源县工作,从今天起,我就是清源县的一员了。”他的开场白平实而有力,
“我对清源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更能体会到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能感受到我们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没有高谈阔论,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切入,拉近了与台下干部的距离。
“清源县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有勤劳智慧的人民,也有前辈们打下的不错基础。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发展不足、产业不强、财政紧张等现实困难。”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调研,向在座的各位老同志学习,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尽快熟悉县情,进入角色。”
他强调了团结和实干:“我坚信,只要县委班子团结一心,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聚焦发展,关注民生,清源县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在这里也表个态,我将恪尽职守,勤勉工作,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与大家一道,为清源的发展、为清源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他的发言不长,但态度诚恳,定位准确,既表达了决心,也放低了姿态。台下响起了礼节性的掌声,但叶凡能感觉到,那种审视的目光似乎柔和了一些。
晚上的接风宴设在县政府招待所,气氛相对轻松。县委书记李国华(由外地调入,接替原已调离的书记)亲自出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
叶凡作为主角,周旋于各位常委和副县长之间,得体地应对着各种敬酒和寒暄。他保持着清醒,既不过分亲近谁,也不刻意疏远谁,观察着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初步建立着印象。
宴席散后,叶凡谢绝了王建军派车送他回宿舍的好意,选择步行回去。县政府给他安排的宿舍就在大院后面不远的一栋老家属楼里,两室一厅,简单装修过,还算整洁。
初冬的夜风带着寒意,吹在脸上让他精神一振。他走在寂静的街道上,看着两旁零星亮着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天,他完成了从“叶秘书”到“叶县长”的身份转换。脚踩在清源县的土地上,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权力背后,是何等具体而微的责任与挑战。
清源县,就像一个复杂的棋局,等待着他这个新来的棋手去落子。这里有历史遗留的难题,有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有嗷嗷待哺的民生需求,也有周远山案后尚未完全散去的政治阴霾。
他知道,自己必须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但与此同时,一种久违的、想要做点实事的冲动,也在他心底悄然复苏。在省委大院,他更多是在宏观层面参与决策,而在这里,他可以将想法付诸实践,直接改变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这或许,才是他选择这条路的初心,在经历了迷失与挣扎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归了。
他抬起头,望着清源县夜空那稀疏的星辰,深深吸了一口气。
路,就在脚下。他来了,便要走出个样子来。
履新第一天,结束。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象牙之塔请大家收藏:(m.38xs.com)象牙之塔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