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田甜磨磨蹭蹭不肯背书包。
小丫头耷拉着脑袋,手指抠着衣角:“妈,我……我不想去学校。”
昨天的委屈还没散,她怕再被同学笑话。
关茵茵没说大道理,只是从柜子里拎出个小布包,拉链一拉——里面摆着好几把锃亮的篾刀、小巧的修剪钳,还有几捆颜色鲜亮的藤条,红的绿的黄的,软乎乎的像彩虹。
“走,妈送你。”关茵茵拎着布包,牵起田甜的手,“保证让你今天在学校,比吃了糖还甜。”
田甜眨眨眼,半信半疑地跟上了。
田甜的小学下午有亲子活动,操场上摆着一排排桌子,各班划了区域,热闹得跟赶大集似的。
有的家长陪孩子折纸鹤,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饮料瓶做小灯笼,满场都是胶水味和笑声。
田甜刚走到班级区域,就听见个刺耳的声音:“哟,编篮子的来了!”
是王小胖——昨天踩坏花篮的男生,正跟他妈妈一起粘纸盒子机器人,满手胶水,机器人歪歪扭扭的,像个断了腿的蚂蚱。
王小胖妈妈烫着泡面似的卷发,穿件花衬衫,瞥了关茵茵一眼,语气酸溜溜的:“田甜妈妈,你们这是……带的啥?编筐子的家什啊?这活动可是做手工,不是下地干活。”
田甜身子一缩,往关茵茵身后躲。
关茵茵跟没听见似的,拉着田甜找了个空位坐下,“哗啦”把布包倒在桌上。
锃亮的工具一亮相,周围瞬间安静了半秒——谁也没见过这么专业的“手工工具”。
“田甜妈妈,您这是要做啥呀?”班主任李老师走过来,好奇地问。
“李老师好。”关茵茵笑着点头,拿起一根细藤,“孩子喜欢编东西,我陪她做点小玩意儿,也算是亲子互动了。”
话音刚落,她手里的篾刀“唰唰”动了起来。
手指翻飞,藤皮像听话的小蛇,几下就剥出柔韧的芯子;穿、挑、压、拉,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三分钟,一只绿油油的小蚂蚱就捏在她手里——须子翘着,后腿蹬着,跟刚从菜地里蹦出来似的,活灵活现!
“哇!是蚂蚱!”旁边的小朋友尖叫起来,都围了过来。
关茵茵把蚂蚱递给田甜:“拿着,跟同学玩去。”
田甜捧着小蚂蚱,眼睛亮得像星星,刚才的委屈一下子没影了:“妈妈,它好像会跳!”
关茵茵摸了摸她的头,又拿起彩色藤条。
这一次,她手指更快了,红藤当花瓣,绿藤做叶子,黄线缠藤蔓,没看任何图样,全凭手感。
周围的家长和孩子都看呆了,连折纸的、捏橡皮泥的都停了手,伸长脖子往这边凑——那双手像有魔法,普通藤条到她手里,转眼就变成了好看的花样。
王小胖和他妈妈也看傻了,手里的纸盒子“啪嗒”掉在地上,胶水洒了一地,都没察觉。
不到二十分钟,一个立体花篮摆在了桌上。
花瓣层层叠叠,叶片翘着边,藤蔓绕着篮沿,还缀着几朵小绒花,比商店里卖的工艺品还精致。
阳光照在上面,彩色藤条闪着光,好看得让人挪不开眼。
“我的天!这也太厉害了吧!”有家长忍不住拍手。
“这手艺,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吧?”
“田甜妈妈,您这是专业的吧?太绝了!”
李老师蹲下来,仔细看着花篮,由衷赞叹:“田甜妈妈,您这手艺真叫一绝!难怪田甜昨天带的花篮那么精致,原来是家学渊源啊!”
关茵茵这才抬起头,笑着说话,眼神却扫过王小胖母子:“其实编东西挺好的,能锻炼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不一定非得折纸捏橡皮泥。”
她拿起花篮,语气温和却有分量:“这编篮子看着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配色要懂审美,结构要讲力道,每一步都得用心。把一根普通藤条,变成有用又好看的东西,靠的是智慧和汗水,一点不比读书容易,更不丢人。”
她拉过田甜,把花篮放在她怀里:“甜甜,记住了——咱靠本事吃饭,靠双手创造好东西,走到哪儿,腰杆都得挺得直直的!谁也别想让咱自卑!”
田甜抱着花篮,大声喊:“妈妈最棒!我以后也要编这么好看的花篮!”
周围的掌声“哗啦啦”响起来,好多小朋友围着田甜:“田甜,能让我摸摸你的花篮吗?”“田甜,你妈妈能教我编小蚂蚱吗?”
王小胖也挤过来,挠着头,脸红红的:“田甜……对不起,昨天是我不对。你妈妈编的东西真好看……能……能给我编个小手枪吗?”
田甜看了眼关茵茵,见妈妈点头,扬起小下巴:“看你以后表现!要是再欺负人,我就不跟你玩了!”
王小胖赶紧点头:“我再也不欺负人了!”
回家的路上,田甜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妈妈,李老师夸你手艺好!”“妈妈,王小胖跟我道歉了!”“好多同学都想跟我学编东西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