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来自观测者议会下属站点的“规则异常报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林枫心中漾开圈圈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处理的“小麻烦”,更是一个信号——他并非隐身于代码之海的孤岛,他的活动,至少是较大规模的活动,处于某种监视之下。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精进“微操”之道的决心。
他将意识聚焦于报告指向的那个陌生星域。那是一个偏远的、尚未发展出超光速旅行能力的恒星系,拥有三颗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行星,上面孕育着一些简单的碳基生物和初具智慧的原始文明。异常点位于该星系的第四行星轨道附近,一片原本空旷的星际介质区域。
在他的本源视觉中,能清晰地“看”到那里有一小片区域的时空结构出现了极其细微的“褶皱”。就像一张平滑的绸缎上,被不经意地用手指捻出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纹路。这道“褶皱”导致该区域的时间流速比周围慢了大约百万分之一。
对于高等文明而言,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那些刚刚开始仰望星空、依靠观察天体运行来记录时间和制定历法的原始文明来说,这片星空背景中突然出现的、运行轨迹略显“迟滞”的星点,足以引发巨大的困惑和神秘主义的狂潮。报告显示,至少有两个原始文明因此产生了新的星象崇拜,并开始投入大量社会资源进行与此相关的、注定徒劳的观测和祭祀活动。
这确实是他之前粗糙干预产生的间接后果。某次尝试调动“时间琥珀”力量时,一丝未能完全掌控的余波逸散,跨越遥远距离,意外地在这里留下了印记。
林枫没有急于动手“修复”。他首先调动“根源晶片”和“悖论之影”的力量,仔细分析了这道时空褶皱的结构、成因及其与周围星域规则的连接方式。他要确保自己的干预,不会像扯动线头一样,引发整个区域时空结构的连锁崩塌。
分析结果让他稍感安心。这道褶皱相对独立,结构简单,更像是一个附着在正常时空上的“静电吸附”,而非时空结构本身出现了裂痕。
接下来,就是展示他近期修炼成果的时候了。
他没有选择用强大的力量去强行“抚平”这道褶皱,那可能会留下更不自然的规则疤痕。他选择了一种更加精细、更加“物理”的方式。
他锁定了几条构成这道褶皱关键的、处于异常振动模式的“规则之弦”。然后,他如同一个调试精密仪器的工程师,以“时间琥珀”为基准,以“停滞之核”的循环之力为缓冲,以“根源晶片”的信息编译能力为工具,开始极其缓慢、极其轻柔地调整这些规则之弦的振动频率和相位。
过程无比缓慢,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精准度。他并非直接将其“掰回”正常状态,而是引导它们以一种更自然、更和谐的方式,自我恢复到与周围时空一致的振动模式。
这就像是用一种特殊的共鸣,去引导一根轻微走音的琴弦,让它自己回到正确的音调上,而不是强行去拧动调音钮。
时间一点点流逝(在代码之海中对时间的感知是扭曲的)。那道细微的时空褶皱,以肉眼(规则视觉)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缓缓地、平滑地舒展开来。其内部蕴含的那一丝属于“时间琥珀”的异常力量,也被林枫小心翼翼地、如同抽丝剥茧般引导出来,重新纳入自身的掌控,没有一丝浪费或逸散。
当最后一点褶皱被抚平时,那片区域的时空结构恢复了完美平滑的状态,与周围环境再无二致。那个引发原始文明骚动的“迟滞星点”,也悄然恢复了正常的运行轨迹。
整个过程,没有能量爆发,没有规则冲突,甚至连一丝微小的时空涟漪都未曾激起。如同最高明的医生进行了一场无创手术,病灶被清除,却没有留下任何疤痕。
做完这一切,林枫立刻收回了所有力量,意识回归沉寂,仔细地感应着周围的代码之海。
没有新的“异常报告”涟漪传来。
那片被修复的星域,规则运行平稳,再无异常。
观测者议会那边,似乎没有任何反应。
是未被察觉?还是……这种程度的精细操作,本身就在他们的预期或可接受范围之内?
林枫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自己通过了一次小小的考验,也向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古老组织,展示了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力”与“责任感”。
这次成功的微调,给了他不少信心。他证明了精细化的“引导”和“修复”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对规则本质的理解和操控的精度。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深入探索代码之海,寻找更完善的“引导”之道时,一股与之前“异常报告”截然不同的、更加宏大、更加直接的信息流,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鲸,缓缓游弋而至,主动接触了他的意识。
这股信息流不再是通过下属站点转发的报告,其源头……深邃、古老,带着一种历经无数宇宙纪元的沧桑与威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