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澜最终选定了村东头的李叔家作为首个合作试点。李叔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种地是把好手,话不多但做事踏实,家里负担不重,为人也本分。最关键的是,他之前对沈星澜的“折腾”从未说过风凉话,偶尔还会在她忙不过来时搭把手。
当她拿着顾青舟帮忙拟定的、条款严谨甚至有些苛刻的合作协议上门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协议明确:由“星火农园”提供经过“特殊预处理”的秧苗(而非种子),种植过程需严格按照沈星澜提供的指导进行,所有产出由“星火农园”统一按协议价回收,农户不得私自留种、不得将产品流向市场,且必须对种植细节保密。
她准备好了说辞,将这一切归因于“实验种子”的科研属性和知识产权保护。
李叔拿着那张对他而言略显复杂的协议,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很久。堂屋里很安静,只有墙上老式挂钟的滴答声。李婶在一旁有些紧张地看着自己丈夫。
终于,李叔放下协议,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看着沈星澜:“星澜丫头,叔信你。这协议,我签。”
没有多余的疑问,没有讨价还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沈星澜喉头一哽。她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李叔,谢谢您。我不敢保证一定能赚大钱,但我保证,只要我沈星澜有一口饭吃,绝不会让您吃亏。”
合作就这样定了下来。沈星澜亲自用稀释的灵泉水浸泡了黄瓜和番茄的秧苗,交给了李叔。她仔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心中祈祷着这些经过“优化”的秧苗在李叔地里,表现不要太过离谱,至少,不要像她自家后院那样“妖孽”。
就在李叔家的小范围试点悄然启动时,沈星澜筹备已久的第三次直播,也正式提上日程。这一次,她决定玩点不一样的。
直播镜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对准水灵灵的蔬菜,而是跟随沈星澜的脚步,缓缓扫过清晨薄雾笼罩下的青翠田埂,掠过挂着露珠的藤蔓,最终定格在她和李叔一起打理的那片试验田上。
“大家好,我是星澜。今天不带货,想带大家看看,‘星火’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以及……我们正在尝试的新一步。”沈星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带着清晨特有的清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她没有刻意化妆,穿着沾了点泥星的棉布衬衫和工装裤,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这份真实与质朴,瞬间抓住了许多屏幕前观众的心。
她展示了自家后院不同阶段的菜苗,讲解了间苗、搭架等基础农事,回答着弹幕里各种或好奇或调侃的问题。当她走到李叔负责的那片试验田时,镜头下的秧苗看起来比普通秧苗更精神些,但并未显得过于异常。
“这是我们‘星火’的第一个小范围合作试点。”沈星澜坦诚地介绍,“我们提供的是还在实验阶段的优选秧苗,由村里最有经验的李叔负责种植。目的是测试在不同管理条件下,这些秧苗的表现。这也算是‘星火’迈向‘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第一步尝试。”
她巧妙地将“实验种子”的概念,过渡到了“实验秧苗”和“合作试点”上,既回应了之前的流言,又展示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带动乡亲的意愿,姿态坦诚且积极。
弹幕顿时热闹起来:
【哇!星澜要扩大规模了吗?支持!】
【合作种植?这个模式不错,希望能成功!】
【原来之前的实验种子是真的啊?期待效果!】
【主播好有想法,不是只顾自己赚钱,点赞!】
就在这时,沈星澜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她调整了一下手持云台的角度,将镜头稍稍拉远,轻声说道:“其实,‘星火’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比如,我们村的顾技术员,他在植保和土壤改良方面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
镜头不经意地扫过田埂另一头。顾青舟正蹲在地上,用小铲子取样土壤,侧脸轮廓分明,神情专注。他似乎察觉到了镜头,抬起头,目光穿过些许距离,与沈星澜的视线有一瞬间的交汇。他没有回避,也没有刻意表现,只是微微颔首,便继续低头忙自己的事情。
就是这惊鸿一瞥,弹幕瞬间爆炸:
【!!!我看到了什么?帅哥!】
【天哪,这侧颜!这气质!是农科院的专家吗?】
【技术员小哥哥好帅!星澜藏得好深!】
【这就是传说中的‘背后的男人’吗?磕到了磕到了!】
【难怪菜种得这么好,有专家指导啊!】
沈星澜没想到顾青舟的意外入镜会引起这么大反响,脸上微微发热,连忙将镜头移开,继续讲解其他内容。但“星火农园有个帅气技术员”的话题,已经像插了翅膀一样在直播间和粉丝群里传开。
这场“田园深处”的直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和好评,预售额再创新高,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塑造了“星火农园”踏实、创新、有社会责任感且“背后有专业支持”的正面形象,极大冲淡了之前恶意抹黑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