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失败的阴影,如同连日阴沉的天空,笼罩在沈家小院上空。那零星几棵孱弱的翡翠玉幼苗,在微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会夭折。全家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巨石,连平日里最活泼的招娣都安静了许多。
夜深人静,我再次进入那片神秘的灵泉空间。泉眼依旧汩汩涌动着清澈的泉水,周遭的雾气仿佛能滋养灵魂。我蹲在泉边,看着水中倒映的自己,眉头紧锁。灵泉能极大地促进植物生长,这我早已验证。但如何在外公和顾青舟,尤其是那位观察力敏锐的技术顾问眼皮底下,合理地、不引人怀疑地使用它,来化解眼前的危机?
直接大量浇灌肯定不行,效果太惊人,无异于引火烧身。必须找到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符合“常理”的途径。
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逐渐成型——极度稀释,并结合顾青舟提出的“温和催芽”方案,将其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或“活力刺激素”来使用。
第二天一早,我找到正在苗床边记录数据的顾青舟和外公。
“青舟,你昨天提到的温和催芽方法,我觉得可以试试。”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决定,“我在想,除了温湿度,是不是也可以给种子和这些弱苗提供一点……嗯,类似于‘营养汤’的东西?非常温和的那种,帮助它们恢复活力。”
外公看向我,眼神带着探究:“营养汤?”
“就是一些……民间土方,”我斟酌着用词,半真半假地说,“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用极稀薄的某些植物提取液或者矿物质水浸泡种子或浇灌弱苗,据说能刺激生长。我们可以用最保守的浓度试试看,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
顾青舟推了推眼镜,没有立刻反对,而是理性地分析:“理论上,某些生物刺激素确实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活力。如果采用极低浓度,风险可控。这可以作为我们应对方案的一个补充项。”
他的认可让我松了口气。外公见顾青舟这个“技术派”都没反对,也点了点头:“行,有什么法子都试试,总比干看着强。”
取得同意后,我开始了极其谨慎的操作。我借口需要“静置去氯”,提前用一个大水缸接满了井水。然后,我回到房间,进入空间,用一个小小的滴管,吸取了不到十滴的灵泉水。这比我之前浇灌试验田时的稀释比例还要低上百倍。
我将这十滴灵泉滴入大水缸中,轻轻搅匀。清澈的井水看上去没有任何变化,但我能隐约感觉到,水中似乎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生机气息。
首先,我选取了部分未发芽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浸泡在按顾青舟方案配置的、同时含有极微量灵泉的温水中进行催芽。其次,我用喷壶盛装稀释后的灵泉水,以极其精细的方式,如同晨露般喷洒在那几棵岌岌可危的弱苗根部周围,避免直接冲击幼苗。
整个过程,我做得小心翼翼,心跳如擂鼓,生怕被看出任何端倪。顾青舟在一旁协助,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我手中的喷壶上,但并未多问,只是严谨地记录着每一步操作和对应的环境数据。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慢流逝。一天,两天……
第三天清晨,我照例第一个来到试验田。晨光熹微中,我惊讶地发现,那几棵原本奄奄一息的弱苗,竟然挺立了起来!原本黄绿色的子叶,透出了一抹鲜活的翠意,虽然依旧纤细,却不再是那副随时要凋零的模样。
更令人惊喜的是,当我们揭开用于催芽的纱布时,里面大部分种子都冒出了洁白娇嫩的根尖!活力远超之前直接播种的效果!
“成功了!”小姨最先喊出声,激动地拉住我的手臂。
外公蹲下身,用手指轻轻触碰那棵明显恢复了生机的幼苗,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舒展的笑容:“活了,真的活了!这‘营养汤’,有点门道!”
顾青舟仔细检查了催出的芽和恢复的苗,又对比了之前的数据,眼中充满了惊奇与思索:“发芽率提升显着,幼苗长势恢复速度超出预期……星澜,你用的那个‘土方’,效果非常明显。如果能稳定复现,这会是育苗技术的一个很大突破。”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我身上,带着探究和赞赏。我心头一紧,面上却保持镇定:“可能……是运气吧,正好对症了。也可能是你的催芽方法和环境控制起到了主要作用。”我必须将功劳分散出去,不能让他过于聚焦在“营养汤”上。
顾青舟不置可否,只是深深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我明白你有秘密,但我不急于戳破”。这种默契的沉默,反而让我更加安心。
危机暂时解除,苗床里终于展现出了应有的生机。虽然比预期晚了些,但那些顶着种壳、努力向上伸展的翡翠玉嫩芽,如同绿色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了每个人的信心。
就在这氛围转好的时候,一个周末,顾青舟的一位朋友到访。
来人名叫林涵,是顾青舟的大学同学,现在在一家知名的文创设计公司工作。与顾青舟的沉稳内敛不同,林涵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穿着一身休闲西装,显得很有时尚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