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一盏茶后,老渔夫果然带着他的两位兄长回来了。三位老者皆精神矍铄,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红润和见到家乡人的热切。众人移步到竹楼前临水的宽敞木台上,在婆子铺好的干净草席上席地而坐。木台悬于水上,晚风习习,吹散了暑气,带来阵阵清凉。婆子手脚麻利地在中间摆上几样时令江鲜、腌菜、新蒸的粟米饭,还有一壶温热的米酒。
为首的,是年纪最长、须发皆白的老者,他端起粗糙的陶酒杯,眼睛虽然浑浊,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他扫了一眼我们,笑道:“三位贵客远来,小老儿代表我家兄弟,敬各位一杯!乡野之地,没什么好招待,粗茶淡饭,薄酒一杯,略尽地主之谊!”
我兄弟三人立刻起身,动作整齐划一。我双手捧杯,代表弟弟们,声音清润,带着真诚的感激:“老人家言重了。我兄弟三人冒昧叨扰,能得长者如此盛情款待,心中唯有感激不尽。此杯,敬三位长者康健,敬有莘水土养人!” 说罢,我们恭敬地举杯齐眉,然后一饮而尽。
三位小老儿,也站起身一饮而尽。
“好!公子们爽快!” 老者示意我们坐下,自己也盘腿坐稳,目光带着阅尽世事的通透,重新打量着姬昌:“公子们龙章凤姿,气度不凡,绝非寻常游学士子。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
我放下酒杯,姿态谦和:“不敢当长者赞誉。晚辈单名一个‘昌’字,携二弟、三弟,自西岐而来,此行正是前往有莘都城。”
“西岐?!” 三位老者几乎是异口同声,浑浊的眼睛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昌?”年长的老者似乎心领神会了什么。渔夫小老儿更是激动地拍了下大腿:“哎呀!这真是……真是他乡遇故知!不瞒公子,我们兄弟三人,也是打西岐来的!当年跟着商队走货,后来嘛……”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指了指在旁边忙碌的婆子们,“就在这泾江边上,被有莘的‘水’给缠住喽!娶了这里的姑娘,也就落地生根,成了半个有莘人喽!”
“原来如此!”我闻言,心中不由得对这片土地和眼前的老者更添了几分亲近。想是他们应该许久前边搬来了有莘,故而不认识我吧!想想,我不由得笑得更深了。
“常闻有莘女子贤淑爽朗,独具风情。晚辈初来乍到,不知这‘水乡女儿’究竟是何等性情,竟能让三位长者甘愿扎根于此?” 我带着浓厚的好奇,打探道。
三位老者相视而笑,为首的老者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着促狭的光:“听公子这语气,莫非……也对咱有莘的女儿家动了心思?也想在这泾江边上,寻个‘缠人’的小妖精?”
我被问得微微一怔。面庞在灯火下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发烫了起来,变得一时语塞,支支吾吾了半天。一旁的姬仲见状,沉稳地接过话头,替我解了围。
“长者慧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嘛!更何况我兄弟三人皆未婚配,家中长辈亦是时常挂念催促。”
老者们顿时心领神会,年长的老者抚掌笑道:“明白了!明白了!三位公子风尘仆仆,远赴有莘,想必是为了不久后太姒公主那场轰动四方的及笄之礼而来?想一睹我邦明珠的风采?” 他的目光,尤其落在我的身上,让我更不好意思了。
我见意图被点破,索性坦然承认,只是那份属于年轻人的羞涩仍挥之不去。我微微颔首笑了笑,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赧然,心跳得有点加快。“老人家目光如炬。晚辈等人确有慕名之心,想观礼盛典。公主贤名远播,若能得见芳仪,亦是此行之幸事。”
老汉们闻言,再次仔细端详起我来……
“公子眉目清朗如画,举止温润如玉,谈吐间透着那股子远超你这年纪的沉稳与包容。尤其还隐隐透着一种令人心折的贵气。“为首的老者开口赞道,面上却露出几分郑重,又捋了捋胡须笑道:“公子如此气度非凡,小老儿佩服。不过……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顿了顿,脸上带着善意的“恐吓”,“这有莘的女子,尤其是我们这里的‘水乡女儿’,可与西岐大不相同!公子们……可得有心理准备,莫要双方‘缠’在一起了,又得后悔了哟!”
我被老者逗趣的语气感染,紧张感消散不少,挺直脊背,眼神诚挚敬酒道:“愿闻其详!晚辈此行,亦存体察有莘民风、了解有莘婚俗之心,还望长者不吝赐教。”
“好!好好!公子爽快!” 老者赞道,“老汉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啰!这其一嘛!有莘女子,主见极大!家中事务,无论大小,夫妻皆是商量着办,平起平坐,没有女子必须卑躬屈膝迁就夫婿的道理。至于,这其二嘛……”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紧盯着我,“也是最紧要的——她们眼里揉不得沙子!‘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想学帝都那些贵人们三妻四妾?门儿都没有!我们兄弟是乡野粗人,能讨到一个婆娘暖炕头就心满意足喽,没那花花肠子。可公子们一看就是钟鸣鼎食之家,这子嗣传承、开枝散叶可是大事!若妻子多年无所出,家中长辈逼迫纳妾,而有莘娘子抵死不从……这夹板气,公子可受得住?至于这其三……”老者哈哈大笑促狭着望向他的两兄弟。“还是你们来说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