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裴川飞往波士顿的日子只剩三十天,日历被红笔圈出的日期像个倒计时的钟摆,催着两人把对“家”的憧憬,一点点落到装修图纸上。
顾屿的小公寓里,客厅茶几被铺满了户型图、风格参考册和色卡,台灯的暖光打在纸上,映得两人眼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
“你看这个Art deco风格的案例,深色胡桃木搭配金属线条,既有质感又不压抑。”
顾屿指尖点着一本设计杂志,眼底闪着光,和平日里温和内敛的模样截然不同。
他其实一直对美学很有研究,只是很少有机会这样尽情展现,此刻说起艺术风格,语速都快了些,“而且隐形门太戳我了!不设门套,每扇门都做成顶天立地的样子,配上和墙面呼应的木饰面,关上就是一幅装饰画,打开又藏着另一个空间,多有意思。”
裴川趴在他身边,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着图纸上被顾屿圈出的细节,笑着点头:
“我也觉得好,就按你说的来。墙面用不同纹理的木饰面,客厅用深胡桃木,书房换浅一点的白橡木,卧室用温润的樱桃木,让每面墙都有自己的味道。软装我们再慢慢挑,地毯、挂画、绿植,一步一景,把这里打造成只属于我们的空间。”
两人一拍即合,当天就约了设计师上门。
一见到设计师,顾屿就打开了话匣子,从Art deco的经典元素,到木饰面的纹理选择,再到隐形门的五金件要求,说得条理清晰、细节满满。
裴川坐在一旁,偶尔补充几句,目光却总落在顾屿身上,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心里甜丝丝的——他喜欢看顾屿这样放开自己,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开朗与才华。
“对了,有几个很重要的点要强调。”
轮到裴川说话时,他立刻收起笑意,语气变得格外认真,“顾屿有鼻炎,对尘螨很敏感,所以软装一定要选防螨的。地毯要低绒的,最好是可拆洗的材质,不容易积灰;窗帘都要自动的,采用防螨面料,平时不用手动拉,减少灰尘飞扬。”
他顿了顿,拿出提前列好的清单递给设计师:
“全屋要装地暖,冬天不干燥,对他的鼻炎和胃都好;新风系统必须是全屋覆盖的,还要带除螨功能,过滤精度要高;湿度控制系统也得有,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太干太湿都会让他不舒服。另外,隔音一定要做好,卧室和书房的墙体要加隔音棉,窗户选三层中空玻璃,他平时备课需要安静的环境。”
设计师一边听一边飞快记录,忍不住感慨:
“你们考虑得也太细致了,尤其是对居住者的习惯和健康,太用心了。”
顾屿看着裴川认真的侧脸,心里暖暖的。
这些细节他自己都没考虑得这么周全,裴川却一一记在心里,甚至提前查了很多资料,就为了让他住得舒服。
他伸手碰了碰裴川的手背,轻声说:
“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我都习惯了。”
“习惯也不行。”
裴川转头看他,眼神坚定,“这是我们的家,就要让你住得毫无顾虑,不用迁就任何不适。”
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成了一场高密度的头脑风暴。
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三人围着户型图反复讨论,顾屿负责整体风格和美学细节,裴川紧盯健康宜居的功能需求,设计师则在中间协调落地可行性。
客厅的大开间要怎么划分区域,露台要做成半开放式还是全封闭,书房的书架要定制到顶还是留些留白,卧室的飘窗要不要改成储物空间……每一个问题都被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准记录。
期间顾屿只喝了两杯温水,裴川怕他饿,点了清淡的外卖,他也只是匆匆吃了几口就又投入讨论。
艺术鉴赏的热情推着他,让他暂时忘了身体的不适,眼里只有那些图纸上的线条和色块,仿佛已经能看到未来家里的样子:
深色木饰面的墙面映着暖光,隐形门悄悄藏在装饰画后,露台的摇椅上晒着太阳,新风系统送来清新的空气,再也不用担心鼻炎发作。
直到设计师收好所有需求清单,笑着说“今天效率太高了,后续方案我尽快出”,转身离开公寓,房间里终于安静下来。
那股支撑着顾屿的兴奋劲,像是被瞬间抽走了。
他刚坐在沙发上,就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掏空,眼皮重得像灌了铅,困意铺天盖地地涌来,几乎要将他击溃。
他想抬手揉揉眼睛,却发现手臂都有些抬不起来,只能靠在沙发背上,微微闭着眼喘气。
裴川收拾着桌上的图纸和色卡,转头看到他这副模样,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了?累坏了?”
顾屿摇了摇头,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哼:
“有点困,还有点饿。”
可那饿意并不像平时那样让人想觅食,反而像一团沉甸甸的东西,坠在胃里,让原本就隐隐作痛的胃部,泛起一阵更明显的钝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