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龙在指挥室里,对着屏幕上两位银鹰帝国的少将,懵懂地思考着这场“测试战争”的意义时,高洋正蹲在战舰某个不起眼的维修通道里,用一把顺手“借”来的多功能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一块内壁面板。
“得搞明白这艘船的‘内部网络架构’,”他一边操作,一边在心里嘀咕,“不然总像个‘外包人员’,对‘项目’(这场测试)的全局一无所知,太被动了。”
他巧妙地接入了战舰的内部数据流(非核心战斗系统,以免触发警报),头盔的简易显示器上开始快速滚动经过过滤的非加密信息流。得益于之前“隐士”账号在《战争》游戏中收集的银鹰帝国基础数据包,他能勉强解读出一些关键词。
“‘凯斯特’……‘达伦斯’……‘男爵’……‘公爵’……‘伯爵’……”高洋眼神微凝,“果然,‘公司政治’无处不在。这不仅仅是武器测试,更是背后‘派系’(贵族势力)的‘资源争夺’和‘业绩展示’。我们这些‘测试员’(包括机器人士兵),都是他们用来刷‘KPI’(战功/测试数据)的‘耗材’。”
当听到“奴隶”作为赌注时,高洋眉头皱得更紧了。“用人口做赌注……这‘企业文化’可真够原始的。看来这个‘友商’(银鹰帝国)的内部治理结构,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阶段。”
通讯结束,屏幕恢复星空图像。高洋悄无声息地修复了面板,溜回登6部队休息室。他看到唐龙正在向那个少尉机器人追问,而少尉则用“士兵抚恤金 vs 机器人制造成本”的冰冷逻辑回应。
“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了属于是。”高洋听到少尉的话,内心吐槽,“但‘廉价替代品’(机器人士兵)的‘忠诚度’和‘战场应变能力’,真的能完全替代‘原生员工’(人类士兵)吗?看来银鹰帝国的‘管理层’(贵族将领)在‘人力资源策略’上走了极端。”
他没有上前搭话,而是默默观察着少尉和其他几个似乎具备更高智能的机器人军官的反应。当唐龙因“熔炉”回收场景而敬礼时,那几个机器人军官的同步反应,让高洋确信它们拥有远超普通量产型机器人的“情感模拟”或“逻辑核心”。
接下来的日子,是密集到令人窒息的“多轮测试”。
从地面突击到太空战机格斗,再到小规模舰艇指挥模拟,测试项目不断变换。高洋和唐龙像两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唐龙往往是那个被推到前台、承担最危险、最耀眼任务的“明星员工”——比如单独驾驶一架新型战机进行性能极限测试。而高洋,则更多地被分配在“辅助岗位”或“团队协作”场景中。
例如,在一次小队突击测试中,高洋没有被安排为尖兵,而是负责侧翼掩护和战场信息记录。他利用这个机会,不仅完美完成了掩护任务(用精准的点射压制了数个敌方火力点),还偷偷记录了大量敌方机器人单位的战术动作模式、反应速度以及被击中后的损伤数据。
“这些可都是宝贵的‘友商产品性能参数’,”高洋一边记录一边想,“以后要是对上,这些都是制定‘竞争策略’(战术)的关键。”
当唐龙在战机测试中大杀四方,喊着“要把他们杀个头破血流”时,高洋正冷静地分析着不同型号战机的能耗比、机动性短板以及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他甚至在一次协同作战中,“无意间”用己方战机的机翼干扰了另一架试图锁定唐龙的敌机,帮唐龙化解了一次危机,动作隐蔽得像是普通的操作失误。
“保护好‘核心资产’(唐龙),就是保护我未来的‘长期饭票’。”高洋为自己的“老六”行为找到了完美的借口。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高洋始终秉持着“猥琐发育”的原则:
业绩(战功)要有一点,但不能太突出: 确保自己的数据不至于垫底被“优化”(当成废品处理),但也绝不争当第一,避免进入“管理层”(银鹰帝国高层)的视线。
能力要展现,但要藏拙: 表现出合格士兵的技能,但绝不显露在《战争》游戏中锻炼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潜力。
紧密观察唐龙: 记录唐龙的表现,分析他的成长,并时刻准备在必要时提供不引人注目的支援。
一个月后,训练基地大厅。
唐龙经历了战火洗礼,气质已然蜕变,身形挺拔,目光锐利。高洋站在他侧后方稍远的位置,同样穿着笔挺的军服,但气息更加内敛,像是一个沉稳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五个机器人教官站在他们面前。
“唐龙!”领教官开口,“今天在这里集合,是给你举行毕业典礼。”
……
“现在晋升唐龙为少尉!”
鲜花彩旗的虚拟投影出现,联邦国歌奏响。唐龙激动地接过新的肩章。
高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为“同事”感到高兴的表情,心里却在快速盘算:“少尉……起点不错。按照联邦‘职场’规则,这算是‘破格提拔’了。唐龙这‘项目’算是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