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123仓储星,B-7区。
高洋看着终端屏幕上那份已然“脱胎换骨”的物资清单,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经过他一番“精细化操作”和“战略性重分类”,一批关键的老旧型号武器核心备件、抗干扰能力出色的老式通讯中继模块,以及高能量密度、长保质期的压缩营养棒,被他以“核心战略储备物资”、“技术验证与历史存档样本”、“关键岗位应急保障品”等名目,成功地从那份待调剂的“肉鸡”名单中剥离出来,转移到了仅有他和老陈拥有高级权限访问的“内部战备储备”加密目录下。
“‘不良资产剥离’与‘核心资产保全’工作,第一阶段算是完成了。”高洋摩挲着下巴,感受着那并不存在的胡茬,思维已经转向下一步。“不过,光‘囤货’不行,还得考虑‘流动性’和‘价值转化’。这些‘沉淀资产’得想办法‘活化’起来,不能只是躺在数据库里占用存储空间,得能在关键时刻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或者‘生存筹码’。”
“洋哥!洋哥!”赵晓略显急促的呼喊声伴随着脚步声由远及近,他冲进办公室,脸上混合着技术突破的兴奋和对未知的紧张,“我那个‘土法上马’的预警系统,刚才好像……好像捕捉到一个异常信号波动!”
高洋精神一振,立刻从椅子上坐直:“具体什么情况?信号特征怎么样?”
“非常微弱,信噪比极低,断断续续的,像是某种强加密通讯协议在传输时不可避免的旁瓣能量泄漏,或者超空间跃迁后短暂的时空涟漪残留。”赵晓指着自己那台由各种废旧零件拼凑、屏幕还带点雪花点的显示器上,一条需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的、微弱的波形起伏线说道,“大致方向……指向偏离主要航道,通往……南方星域那边的无序地带。”
“南方星域?穆恩雷斯控制的区域?”高洋眼神瞬间锐利起来。“是‘友商’的侦察单位在附近进行‘市场调研’?还是不受任何一方管辖的‘灰色物流’(走私船)在试探航线?亦或是……更糟糕的情况?”他迅速对赵晓指示:“能尝试进行更精确的三角定位吗?或者,尽可能多地记录信号片段,尝试做基础的频谱分析和模式识别?”
赵晓苦着脸,无奈地摊手:“洋哥,这真到极限了。咱们这设备,说好听点是‘自主研发’,说难听点就是‘电子垃圾拼凑物’。能捕捉到这点蛛丝马迹,已经算是烧高香了。想要精确定位或者深度分析,那需要专业的阵列式信号接收器和高性能解码计算机,咱们仓库里……真没有这预算啊。”
高洋理解地点点头,没有流露出任何失望,反而鼓励道:“理解。能用有限的‘研发资源’实现从零到一的‘数据采集’,这本身就是重大的‘项目里程碑’。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现有的‘技术路径’具备可行性。接下来,我们需要持续‘迭代优化’。”他拍了拍赵晓的肩膀,“干得漂亮,晓子。继续保持监控,建立信号日志,任何细微变化都记录下来。同时,眼睛放亮点,看看仓库的废弃零件堆里,还能不能淘换到性能更好一点的信号放大器或者滤波器芯片,咱们搞个‘硬件升级’。”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得到肯定和明确方向的赵晓,干劲十足地跑了回去。
高洋踱步到仓库厚重的观察窗前,望着外面一成不变的、由金属骨架和暗淡星光构成的景象,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外部环境变量正在增加,不确定性指数飙升。内战状态导致原有的秩序和供应链出现‘断点’和‘乱序’,连我们这种位于‘网络边缘’的节点附近,都出现了不明身份的‘数据包’(信号)。‘猥琐发育’策略的前提是相对稳定的‘系统环境’,现在看来,这个前提假设正在受到挑战。”他暗自思忖,“必须加速推进‘广积粮’计划的执行力度,并且,要将‘应急预案’的等级提升,开始实质性考虑‘极端场景’下的生存与自保方案。”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货架,落在了仓库深处那些处于封存状态的、型号老旧但保养尚可的小型悬浮运输车,以及那些堆放在角落、覆盖着防尘布的老式单兵护甲和能量武器上。“也许……可以借着‘熟悉战时应急装备性能’、‘提升仓库守卫分队在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与协同能力’的名义,向李兵少校打一份报告,申请组织一次小范围的、跨部门的‘综合安防演练’?这样既能合情合理地让部分人员‘接触’并‘测试’这些封存装备的实际状态,也能顺势检验一下我们内部初步构建的‘响应流程’……” 一个兼具实操性和隐蔽性的计划雏形,在他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木图星那个被戏称为“遗忘一族”的行连队驻地,唐龙正经历着他踏入军营以来,最为光怪陆离且憋屈的一天。
他,唐龙,自诩为联邦未来将星、S级王牌飞行员(自封),竟然在抵达新单位的“欢迎仪式”上,被自家人的悬浮车用训练用机炮和模拟防空导弹追得抱头鼠窜!最后更是被逼入一个昏暗的地下通道,让一群穿着价格恐怕能买下一个中队标准6地战车的、造型夸张的特种重装动力盔甲(关键是,里面的人听起来还可能是女的!)给结结实实堵在了里面,并被迫进行了一场莫名其妙的、近乎街头斗殴式的“盔甲适应性格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