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纯白穹顶洒下的光线在特定频率微微震颤。
陆清玄盘膝坐在修行静室中央,身周悬浮着七枚玉简。这些玉简并非凡物,而是他结合泽塔提供的“灵能谐振聚焦器”改造而成,表面流动着淡金与幽蓝交织的符文,每一次闪烁都精准对应着空间站深处能量脉络的一次搏动。
他面前展开一道半透明的光幕,上面瀑布般流淌着泽塔知识库中关于“宇宙基础弦振动模型”的数据流。无数公式、参数和能量拓扑结构以超越人类视觉的速度刷新,但在陆清玄以神识加持的眼中,这一切却如掌上观纹。
“频率偏移零点三个标准单位,”他忽然开口,声音平静无波,“第七区谐振场出现异常扰动。”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静室一角的通讯器里传来晴川略显紧绷的声音:“确认。第七区灵压波动超出阈值百分之五,正在重新校准……稳定了。清玄,你的感知比探测器还快零点八秒。”
陆清玄没有回应这句带着惊叹的感慨。他的全部心神,正沉浸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编织”中。
过去数月,他带领团队——晴川、墨,以及另外三位在各自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的被收容者——一直在进行一项绝密的工程:利用观测站本身的“灵能传输网络”,构建一个全新的、独立于泽塔监控之外的意识连接层。
他们将这个网络命名为“弦论灵网”。
其核心理念,源自陆清玄的一个大胆推想:既然修真者吸纳的“灵气”与泽塔文明运用的“灵能”本质上是同一种宇宙本源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那么,构成一切物质与能量基础的“弦”,理应也能成为承载神识意念的载体。
“墨,阴影层渗透情况如何?”陆清玄闭目凝神,神识却如无形触须,沿着玉简构建的节点向外蔓延。
静室角落的阴影里,传来墨那特有的、带着些许电磁干扰质感的声音:“已抵达第三维护通道接口。物理隔离层比预计厚百分之十七,但……能量脉络在这里有一个天然的‘褶皱’。就像你们人类衣服上的缝线接口。”
墨的形容总是带着奇异的跨界色彩,却精准无比。作为能够融入任何能量阴影的影妖,他是整个计划中负责物理层面潜入和连接的关键。
“能绕过吗?”晴川插话进来,她的异能“能量塑形”是搭建灵网结构的主力。
“不需要绕过。”陆清玄忽然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这个‘褶皱’,正是关键。墨,将你的‘影核’频率调整到我发送给你的这个模式,不要抵抗,融入进去。”
一道极其复杂、包含着特定振动序列的神念信息,瞬间传递至墨的意识中。
阴影里沉默了片刻,随即,墨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波动:“……契合度百分之九十九点三!我……我进来了!这片‘褶皱’后面是一个未被记录的冗余能量管道!”
“很好。”陆清玄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晴川,跟随墨的路径,以‘凝针’术将灵能丝线导入,注意维持螺旋相位。”
“明白!”
静室内,晴川双手虚按在空中,指尖跳跃着肉眼可见的淡蓝色能量流,它们如同拥有生命的丝线,精准地钻入墨开辟出的阴影路径,开始在其中编织、构筑。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且危险的工作。任何一丝能量的失控,都可能触发观测站无处不在的警报系统,或者更糟——引起能量反噬,摧毁整个刚刚萌芽的灵网,甚至重创参与者的意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静室内只剩下能量流动的微弱嗡鸣,以及三人之间简洁高效的信息交换。
终于,当最后一道灵能丝线在预设的节点上稳固下来,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时,异变陡生。
嗡——!
一声低沉的、仿佛来自宇宙深处的共鸣,在三位构建者的意识深处同时响起。
陆清玄感到自己的元神猛地一轻,仿佛挣脱了某种无形的枷锁。他的“视野”瞬间扩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了观测站。
不再是冰冷的金属墙壁和规整的能量管道,而是一片浩瀚、复杂、充满生机的能量之海。
无数色彩斑斓的能量流如同奔腾的江河,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各个区域的屏障如同半透明的光膜,明暗不定;成千上万个意识光点,如同星辰般散布在这片海洋中,有的明亮,有的晦暗,有的充满恐惧,有的陷入麻木……那是其他被收容者的意识!
而他、晴川、墨的意识,则通过那个刚刚成型的、由无数细微“弦振动”编织而成的“灵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他们共享着这片广阔的感知,意念的传递几乎没有了延迟,仿佛思维本身就成了一体。
“这……这就是‘弦论灵网’?”晴川的声音直接在陆清玄和墨的意识中响起,带着震撼的颤音,“我感觉……我能‘触摸’到能量的形状,甚至能‘听’到隔壁区域那个大块头‘岩犀’在打呼噜时引发的灵能涟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