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论-心印”协议如同给濒临窒息的灵网注入了纯氧。
虽然“超因果抑制力场”依旧如同厚重的阴云笼罩着观测站,但借助那187.4秒周期性的“孔隙”和新协议的高效传输,灵网的核心连接不仅稳定下来,甚至开始以一种更隐蔽、更本质的方式缓慢生长。信息的传递不再是显眼的能量波动,而是化作无数细微的、近乎本宇宙背景辐射的“共识涟漪”,在力场的缝隙间悄然穿梭。
陆清玄没有满足于此。对抗力场只是防御,他需要更积极的突破。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灵网感知中那些尚未连接的意识光点,最终锁定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B8-03单元,那个被标记为“星尘共鸣者”的个体。
这个光点在灵网的感知中,与其他所有被收容者都截然不同。
它并非稳定地散发光芒,也非混乱地脉动,而是呈现出一种……弥散的状态。如同夜空中朦胧的星云,光点本身没有清晰的边界,其存在感时强时弱,有时仿佛近在咫尺,有时又似乎遥远得隔了无数光年。更奇特的是,当陆清玄尝试用神识去感知时,反馈回来的并非具体的思绪或情绪,而是一种浩渺、古老、带着无尽星辰回响的空洞感。
“这个节点……很怪。”墨的意念在优化后的灵网中传递,延迟已大幅降低,“我的阴影无法完全覆盖它,仿佛它的一部分存在于另一个维度。”
“它的能量签名……我从未见过。”晴川的意念充满困惑,“既不是生物能,也不是纯灵能,更不像机械造物……倒像是……一片微缩的宇宙尘埃本身在共鸣。”
陆清玄凝神观察了许久。常规的连接方式,无论是意念之弦还是初步优化的心印协议,似乎都对这片“星尘”无效。它们如同穿过一片真正的虚空,无法在其意识中激起任何涟漪。
“露娜,”陆清玄将意念转向团队中最敏锐的“聆听者”,“你能‘听’到它吗?”
露娜的意念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极力分辨。自从学会了初步的“滤波”和凝神法门,她脑海中的混沌噪音虽然依旧存在,但已不再是无法承受的折磨,她也更能专注于特定的“音源”。
“……有……声音……”露娜的意念断断续续,带着不确定,“但……不是思维的声音……也不是能量的声音……是……是‘位置’的声音……”
“位置的声音?”晴川不解。
“……它在……‘告诉’我……它和猎户座旋臂某个暗星云的相对坐标……在变化……和室女座超星系团边缘一颗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在同步……还有……很多……很多……”露娜传递来的信息支离破碎,却蕴含着惊人的内容,“它……好像……不是一个‘个体’……它是一个……‘坐标集合’?”
坐标集合?与遥远星辰共鸣?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陆清玄心中形成。这个“星尘共鸣者”,其存在形式可能远超他们之前的理解。它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命体,而是一种……宇宙尺度的现象生命?或者,是某个以星辰为节点的庞大网络的一个微小终端?
如果真是这样,常规的、针对个体意识的连接方式自然无效。需要一种……能与它的本质,与那片“星尘”共鸣的方法。
他想到了自己金丹大道中对“周天星辰”的观想,想到了宇宙弦理论中关于“引力子”与时空本身振动的描述。无论是修真还是科学,都指向一个核心——宇宙万物,皆在振动,皆有其独特的“频率”。
能否找到一种频率,能与这片“星尘”的“位置之声”产生共鸣?
“露娜,继续聆听,尽可能精确地记录下它‘诉说’的所有坐标和同步周期。”陆清玄的神念变得无比专注,“晴川,墨,我需要你们协助我进行一项实验。我们将不再尝试传递‘信息’,而是尝试传递……‘状态’。”
“传递状态?”晴川和墨的意念同时传来疑惑。
“是的。一个纯粹的、关于‘连接’本身的状态。一个模拟宇宙弦基础振动的……‘存在性共鸣’。”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风险未知。他们不再试图去“理解”或“沟通”,而是试图去“同步”。
陆清玄引导晴川和墨,将三人的神识与真元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耦合在一起,不再构筑任何具体的意念或能量结构,而是共同模拟出一种极其稳定、极其古老、仿佛源自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基态振动”。这种振动不携带任何信息,它本身,就是一种宣告“存在”的波纹。
然后,在下一个力场波谷期,陆清玄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缕凝聚了三人之力的“存在波纹”,导向了那片弥散的星尘。
没有冲击,没有试探,如同将一滴水,滴入一片浩瀚的海洋。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星尘依旧如同亘古不变的星云,缓缓旋转,漠然无视。
陆清玄没有气馁,维持着“存在波纹”的输出,耐心等待着。他相信露娜的判断,相信那“位置之声”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能够感知和回应的机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