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门口那条小路,这三天是全村最堵的地方。
以前堵,是因为有人家办丧事、办喜宴;
现在堵,是因为——大家都来替苏小杏创业。
第一天上午,我刚拐进那条路,就被一堆声音拍在脸上。
“货架要多摆几排,拉风。”
“拉风个屁,人走路都过不去。”
“卖烟一定要卖好一点的烟,赚得快。”
“你懂啥,现在都查得严。”
院子里,山河里项目的小伙子拿着卷尺量来量去,在纸上画格子;
院子外,村民们用嘴画店铺,三分钟一个版本。
周甜蹲在墙角,举着手机开直播,语气熟练得像主持春晚:
“各位粉丝朋友们,这里是古柳村苏氏小卖部翻新现场——哦不,马上要升级为‘山河里·古柳便利店’。村民们正在发挥他们宝贵的智慧,进行远程指导式创业。”
她说着,把镜头一晃,扫到我头上,“来,欢迎我们本村曾经的福星、现在的欠债人、未来可能的打工店长——林宴同学。”
我下意识伸手挡镜头:“别乱给我立人设。”
弹幕刷过去一排:
【哈哈哈哈欠债人好真实】
【福星变店小二,好有戏】
【求后续:他会不会把运气全砸在这家店里?】
周甜低头看了一眼,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说你适合搬货。”
“我适合搬你手机。”我说。
“别别别,这是我饭碗。”她护着手机往后一缩,转头继续讲解现场:“各位,前方画面是,山河里项目组正在丈量我们古柳村唯一的商业黄金地段——苏氏斜坡超市。”
“什么斜坡超市?”我忍不住吐槽,“那地方连门口台阶都塌一块。”
“我这是包装。”她翻白眼,“你读书读到不会吹牛啦?”
院子里,小杏正跟那几个项目人员对着平面图看。
“这面墙推掉,门口扩一点,招牌会比较显眼。”
“收银台换位置,靠门,方便顾客一进门就看到促销活动。”
那几个小伙子说得头头是道。
小杏妈在旁边听着,脸上的皱纹一会儿往上挤,一会儿往下拉。
“那老柜台呢?”她忍不住问,“那是我婆家那边打出来的木头。”
“阿姨,那种柜台现在不流行啦。”项目小哥笑,“我们都会统一换新的,你看这个图——”
他翻出一张彩页,上面一排亮闪闪的玻璃柜台,“干净、卫生、符合现代风格。”
我盯着那张彩页,看着那张标准化的店面模板,忽然有点晕。
就像一片片复制黏贴的“乡村小镇便利店”,只要换个村名,就能整个投过去。
系统在视野边缘闪了一下:
【提示:山河里便利体系有 63 个标准模块,古柳店铺当前适配度:82%。】
“你还会给人打分呢?”我心里骂它,“那我呢,我适配度多少?”
【宿主与“标准人生模板”适配度:46%。】
“说人话。”
【有点不合群。】
“……”
我伸手摁了摁眉心。
院子里那边,小杏已经在做决定。
“柜台换。”她很利落,“但那块老木板留下,挂墙上。”
项目小哥愣了一下:“挂墙上?”
“当装饰。”她说,“你们不是喜欢弄那种‘乡村记忆角落’吗?那块板子摆杯子的时候,全村人都往上放过东西,挺有记忆感的。”
小哥想了两秒,反应过来:“哎,对对对,这个可以,叫‘情怀区’。”
他在图纸上写了几个字,又在手机备忘录里加了一条:“保留老柜台木板,做文化小角落。”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默默给小杏点了个赞。
嘴上说“被坑也认”,下手一点不含糊。
能让标准模板往回退一步的人,本身就不太标准。
午饭前,院子外又挤了一波人。
“我看电视上那些店都有卖熟食的。”
“对对,弄点卤鸡爪卤鸭脖,学生最爱。”
“还有炸鸡排、奶茶,这些挣钱快。”
“卖不动咋办?”有人提出现实问题。
“卖不动说明你不会拍视频嘛。”周甜立刻抢答,“你看我刚刚拍的这几段——”
她手机翻过去,给大家看一个快剪版的:
【古柳村第一家连锁便利店装修前 VS 装修后】预告片,配的音乐是某个土嗨神曲。
村里几个小学生围过来,看得目不转睛:“哇,好酷。”
“你把我妈拍胖了。”小杏瞥了一眼,淡淡开口。
“这是原貌呈现。”周甜很严肃,“观众最讨厌滤镜。放心,胖都是福相。”
“你就会说好听的。”小杏翻了个白眼。
她说完,又低头看那堆宣传资料,一页一页翻。
合同夹在最下面,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就头疼。
“看不懂?”我靠过去一点。
“懂一点点。”她说,“意思大概就是——你借的钱,一定得从这家店卖东西挣回来,不许拿去干别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