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的晨雾刚散,六营的协作就已在防线各角落展开。王斐站在了望塔上,手里攥着新绘制的“多维防线地图”——地图上用蓝、黄、绿三色标注着水下、地面、空中的防护节点,每个节点旁都写着负责营地与应急方案。“防线不能只防地面和水下,还要防空中可能的威胁。”他对着对讲机说,目光落在地图上的“空中预警”区域,“今天开始,我们启动‘天地一体’布防,让安全没有死角。”
空中预警:雷达与哨塔联动
北部营地的赵强带着工匠,在绿墙四个角落搭建了十米高的金属哨塔。塔顶端装着改良的旧时代雷达模块,屏幕能探测半径一公里内的空中目标——无论是飞禽还是可能变异的“飞尸”,都能清晰显示。“这雷达虽然老旧,但经过调试,能分辨出超过五公斤的空中物体。”赵强趴在哨塔平台上,调试着雷达屏幕,“一旦发现异常,哨塔的警报灯就会闪烁,同时给‘方舟’预警屏发信号。”
“溪谷”的阿江则在哨塔旁配备了“空中观测组”——四名视力极佳的队员轮流值守,每人配备一副高倍望远镜,负责确认雷达探测到的目标。“雷达有时会把大飞鸟当成威胁,需要人眼确认。”阿江递给观测队员一本“空中目标识别手册”,里面画着常见飞鸟与变异飞尸的对比图,“如果是飞尸,就立刻通知弓箭手准备;如果是飞鸟,就记录下来,避免误判。”
地下防护:暗渠与陷阱织网
东部营地的老郑带着人在绿墙内侧挖掘地下暗渠。暗渠宽一米、深一米五,沿着绿墙延伸,渠底铺着碎石,渠壁用砖块砌牢,每隔五十米留一个通风口。“这暗渠有两个用,”老郑站在暗渠入口,拿着手电筒照亮渠内,“一是排水,防止雨水淹了绿墙根基;二是藏人,遇到兽尸突袭,队员能从暗渠绕到兽尸后方,打伏击。”他们还在暗渠内设置了陷阱——渠底每隔十米埋一块活动木板,木板下是两米深的坑,坑里插着钢刺,一旦兽尸掉进暗渠,就会踩中木板落入陷阱。
苏梅的南部营地则在暗渠通风口旁种上了“警示草”——这种草对震动和异味敏感,一旦有兽尸靠近,叶片就会从绿色变成红色。“通风口容易被兽尸破坏,有了警示草,我们能提前知道兽尸的位置。”苏梅蹲在通风口旁,轻轻触碰草叶,“就算暗渠里的陷阱没触发,警示草也能给我们争取准备时间。”
物资储备:应急站点全覆盖
为了应对长时间的防御战,联盟在防线周边增设了六个“应急物资站”。每个站点由两名队员值守,储备着三天的食物、饮用水、药品,还有充足的武器弹药——强化电矛、穿甲弹、高温燃烧瓶,甚至还有临时搭建掩体用的钢板和木板。“之前的物资站离防线太远,战斗时取物资不方便。”王斐检查着其中一个物资站,拿起一瓶抗病毒血清,“现在每个站点覆盖五百米防线,队员三分钟内就能取到需要的物资,不用再跑远路。”
老秦的“牧云”营地还在物资站旁设置了“牧羊犬补给点”,放着狗粮、饮用水和备用防护甲。“牧羊犬是我们的‘活预警’,不能让它们饿着。”老秦给一只巡逻回来的牧羊犬倒了碗狗粮,“补给点里还有兽医包,狗受伤了能及时处理,不用送回营地。”
全民演练:老幼皆备应急策
为了让所有居民都能应对突发情况,联盟组织了一次“全民应急演练”。演练设定为“兽尸突破局部防线,居民紧急撤离”:听到警报声后,成年人带着老人和孩子,沿着预设的撤离路线,向“方舟”后方的安全区转移;青壮年居民则拿起简易武器——削尖的木棍、装满石子的投石袋,在撤离路线旁设置临时防线,拖延兽尸的进攻速度;医疗组的人在安全区设立临时救护点,负责处理伤员。
演练中,七岁的小远拿着一根木棍,跟着父亲站在临时防线旁,虽然脸上有些紧张,却紧紧握着木棍不肯松手。“苏阿姨说,就算是小孩,也能帮上忙。”小远看着冲过来的“兽尸”(由队员扮演),用力将木棍向前伸,“我要保护妹妹,不让她被‘兽尸’抓到。”
演练结束后,王斐召集居民们总结:“应急演练不是形式,是为了在真正危险来临时,大家都能保住性命。”他指着墙上的撤离路线图,“每个人都要记住自己的撤离路线,知道附近的物资站和救护点在哪里,这样才能在危机中活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多维防线上——哨塔的雷达在转动,暗渠的通风口旁警示草绿意盎然,应急物资站的灯光亮了起来,居民们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演练的细节,牧羊犬穿着防护甲在防线旁巡逻。王斐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这道涵盖空中、地面、地下,兼顾战斗与民生的安全网,心中满是踏实。
他知道,联盟的安全不仅靠坚固的防线,更靠每个人的参与和协作。只要六营居民团结一心,无论是空中的威胁、地下的隐患,还是长时间的防御战,他们都能从容应对。夜幕降临时,各营地的灯光沿着防线连成一片,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末世中的家园,也照亮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
喜欢红月僵尸王请大家收藏:(m.38xs.com)红月僵尸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