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许文墨一早就带着何美兮来海边帮忙,亲手建造自己的小家,两人都干得很起劲,还感觉不到累。
没有了赵天明和他同事的帮忙,进度明显要慢一些,地面上捋顺海草的事,基本都是许文墨一人在做,其他人做工艺更复杂的其他工序。
这天早上,许文墨刚走进沙滩,又看见了一堆人,她知道,赵天明来了。
“这么早就放年假了?”
“你忘啦?今天是小年,又赶上周末,我们单位给放了两天假,又能吃到你做的饭了,所以,不用我说,同事们都自告奋勇的来了,而且比上次还多,你不会介意吧?”
“我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介意呢?只是这饭有那么好吃吗?”
“有啊,不信,你问问他们。”
许文墨笑笑,朝那些人看了一眼没说话。
从这天开始,赵仁礼带着工匠们开始加班加点的干活,晚上天黑了才开始往家走,早晨天不亮就出发。
小年过后,赵天明只上了半天班,就提前请了年假来帮忙,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早上,新房完美交付到许文墨手中。
她开始带着何美兮马不停蹄的去城里置办新房所需物品,许文墨办事利落,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基本生活物件全都买齐,并收拾妥当,还给何美兮买了全套的新衣服,给自己只买了一双新鞋袜。
腊月二十九母女俩早早就起来了,把自己的所有物品收拾打包好,绑在自行车上,又将山上小屋里里外外仔细收拾一番,尽可能的恢复原样。
最后,她在床上留下一封信,还有100元钱。
依依不舍又无限向往的离开山中小屋,奔赴新家,期待新生活的开始......
这天上午,新家有了新气象,许文墨按照当地风俗,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乔迁仪式,中午,正式开火,母女俩终于坐在了自家的热炕头上,看着沙滩大海,听着松涛海浪,美美的吃了一顿。
午后天气暖和,许文墨陪着何美兮出门玩沙子,她们发现潮水越来越远,海边人越来越多,都带着小铲子、耙子、锄头,水桶,还有板凳马扎子等,各自找了一个地方坐着开挖起来。
许文墨明白,这是要退潮赶海了。
直接拿上玩沙子的工具,带了两个板凳,也跟人家学着赶海去。
“大姨,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有蛏子?”
“看见这种细长的8字眼没有,挖一锄头,撒上点盐,它自己就钻出来了。”
许文墨回家装了些盐出来,试着找了几个,都不对,又问:
“为什么我一个也挖不出来?”
“刚开始认不准很正常,不如这样,你干脆往里找个海水刚退出来的地方,注意挖的时候,不要出来渗出很多水,你用锄头挨片挖,一锄头下去有这种圆形的眼儿,尤其是还冒点泡泡的,你就赶紧撒盐,十有八九等个几秒钟,蛏子就钻出来了。”
许文墨照此方法去做,果然挖到了蛏子,何美兮高兴地跑开,找到刚才教她们的人,
“奶奶,我妈妈挖到蛏子啦,谢谢你。”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感恩了,还特意回来再谢我一次。”
许文墨找到了窍门,坐在一个地方,不用怎么挪窝,一寸不落的挖,很多时候一锄头下去,能看到七八个蛏子眼儿,看着它们一个接一个的从沙子里钻出来,很有成就感。
何美兮跃跃欲试,拿个小铲子,也在旁边挖,没想到那么容易,她很快就挖到了。
“妈妈,快看,它钻出来了,可我拔不动,它力气比我还大。”
许文墨将蛏子拔出,放进何美兮手心里,
“小美好棒,挖的蛏子比你手还大这么多。”
“我还要继续挖,挖更大的。”
很快,蛏子就把水桶底部覆盖满了,何美兮看到旁边人带了很多木签子,一个个都插在沙子里。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
“我们过去看看。”
只见地上足有二三十个圆圆的洞,比蛏子的洞还大不少,几乎每一个上面都插着签子,那人把一根签子拔出,换了一只毛笔插进去,再缓缓抽上来。
“哇!妈妈!虾!好大的虾!可是为什么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不一样,还是蓝色的?”
“小朋友,这个是泸沽虾,它就长这个模样,让你妈妈也抓给你吃,特别鲜美。”
“大姐,我不会,能教教我吗?”
“很简单,你看到这些签子哪根动了,把毛笔换进去,泸沽虾就会拽住毛笔头,你再慢慢把它拖出来就行,正好,这根动了,你试试。”
许文墨果然拖出一只泸沽虾来。
这个下午,从两点多赶海,一直到下午5点,潮水涨上来了,许文墨学习了挖各种海货的技巧和方法,足足挖了一大桶,有蛤蜊,蛏子,海蛎子,泸沽虾,猫眼螺,海螺,海参,海肠,海星等等,这比单纯的蟹笼子和虾笼子捕捉到的种类丰富多了。
收回各种提前放置在海里的笼子,又是一大桶,将海货全都倒入一个大的水箱里,倒上海水养殖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