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泊带着东海回到店里时,刚好雨停了。
冬梅便打趣,“看来妹夫才是彩头!”
唐泊先是一愣,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浅笑回应。
唐莹此时带着两个孩子出来,她打算回去了,毕竟已到晌午,该回去吃饭了。
冬梅哪肯愿意,热情邀请一家人留下来吃。
唐莹怎么好意思,这么一大家子呢,恐怕碗筷都不够用。
她再三推拒下,冬梅才放过她。
宋义还坐着没有要走的意思,冬梅见状,一脚踢过去,“你还赖着不走做甚!”
宋义假装刚反应过来,不情愿的起身。
“我这不是怕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好给你搭把手。”
“滚滚滚,我自己有手,不需要你帮忙。”
宋义这才讪讪的退出去,跟上唐莹一行人的队伍。
等人都走光了,江素若才从里屋走出来,忧心忡忡的望着唐莹他们离去的方向。
冬梅瞧见这一幕,调侃道:“娘,你莫非是舍不得莹莹妹子?要不我给说一声,你过去她家当粗使婆子,这样就能天天见着莹莹妹子了。”
江素若脸一沉,举起拐杖准确无误的落在冬梅腿上,“还敢打趣我了!你等下把东西都收了吧,今天怕是没人来光顾了,你不如去多买点粮食,还有过冬的物资回来,我瞧着封城太久,怕是粮价要涨了。”
冬梅挨了一棍子,虽然不疼,但她也不服,呛道:“粮价早就涨了,江陵府可是大城,官府哪会让那些黑心肝的涨得离谱,左右不过涨几文钱,我们前些天囤的粮还多着呢,不用再买,免得受潮了。”
江素若气恼的深吸一口气,不想过多和这个没脑子的媳妇争辩,“那过冬的东西你总得添置一些吧!”
“这还差不多,不过也不急这一会儿,这还早呢,等下午实在没人来了,我就去买。”
江素若无奈的合上眼,拄着拐杖回去了。
因为刚才在冬梅那吃了太多点心,现下还不饿,唐莹一行人便信步往家走,打算顺道消消食。
刚走过小桥,就撞见有大群人簇拥在一处,吵吵嚷嚷的,还有官兵在维持秩序,似乎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便停在桥上好奇的踮脚张望,唐泊吩咐东海过去打探一下。
东海领命过去,不一会儿,便满脸焦灼之色的回来了。
“回老爷夫人,老奴听了一嘴,是因为近几日封城太久,城中百姓不满便聚集在一起,想讨个说法,今儿刚好碰见通判,大家便将他围堵了,想讨个说法。”
唐莹听后,觉得有异,若此时围堵官员这样的事,东海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
“东海,是不是还发生了什么其他事?”她不安的问道。
东海沉重点头,“那通判说……城外难民因聚集太多,死伤无数,恐生出了瘟疫,所以就只能封城,以此来保全城中百姓们的安危。”
众人听完,齐齐脸色骤变。
宋义表示不敢相信:“若爆发了瘟疫,为何官府没有公告,这通判莫不是信口胡诌!”
东海摇头,说出自己的见解:“通判是知府大人身边的得力助手,没有确切的消息,他哪敢胡乱往外宣扬,眼下是没有爆发瘟疫,可奈何封城太久,早引得城中百姓不满,官府无奈,只能出此下策吓唬一下众人,好平息众怒。”
宋义这才恍然,“那打开城门不就好了!起初封城就是因为暴民入城一事,如今已经过去好几日,官府应该抓住了那些暴民,是应该解封了才是。”
东海薄唇抿成一条直线,不好再多说。
官府为何不敢开门,还不是因为那夜的民变。
如今周遭县城陆续被那伙乱民祸害,据最新消息,乱民数量庞大,怕有上万,守备已经出兵镇压,就是不知结果如何了。
唐泊想起那晚的事,有模有样分析道:“官府一般通知的事都是已经发生了好几日,就好比现在他们说恐生出瘟疫,实际上就是已经有了瘟疫!若提前告知城中百姓,肯定会引发混乱,所以这些当官的应该是想着尽量隐瞒,能拖一日是一日。”
唐莹也是这样想,毕竟在现代,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
不过现代通信、科技、医学、互联网的发达,促使政府统筹能力高效化,遇到疫情能够快速遏制,安抚民心。
但在封建社会,想要极快的完成上行下效的指令,是不可能的,且不说通信不便的问题,就说这里的官僚制度,派系多还盘根错节。
遇到天灾人祸,各个政治集团第一想法并不是救灾、安抚民众,而是避免问责、再从中获利。
皇上纵使知道手底下这群人的冷血无情,也只能在权衡利弊下去做出选择。
而那些无辜的灾民,则成了上位者博弈的棋子。
“现在瘟疫的消息一出,粮价定会猛涨,东海你们赶紧去,再买些粮食回来,还得买些药材,对!还有棉衣、棉花、布匹、碳……”
听唐莹说出一连串的物资,唐泊连忙出口打断:“夫人,除了粮食和药材,其他的就不需要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