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幼宁整个人僵在原地。
盛光华。
李纯青。
这两个名字在军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她在家属大院长大,大院里的爷爷奶奶都是老革命,最喜欢说他们的英雄事迹。
盛光华原先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后来投身革命,还捐赠了大半的家产,在革命途中遇到和他志趣相投的李纯青。
在抗战最艰难的那些年,盛光华带着一个不到三千人的支队,硬是在山岭间与R军周旋。
那一役,盛光华率部奇袭敌军补给线,打得R军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整个战区的敌军后勤断绝,被迫后撤整整两百里。
那一仗后来被称为断脊岭奇袭,成了以少胜多的典范,也为我军赢得了整整三个月的战略喘息期。
更让人称道的是七岭阻击战。
当时R军三万人倾巢而出,妄图南下合围。
盛光华手里只有五千人,却在七条岭口设伏,一连苦守七昼夜,打到弹尽粮绝,还亲自带人上场拼刺刀。
最终,硬生生拖住敌军,让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这一战,直接改变了整个战区的格局。
有人说,没有盛光华,就没有后来那几场关键的大会战。
而他的妻子李纯青更不是寻常女子。
她是娘子军的骨干之一,带过一支百人小队,机智果敢,枪法极准。
最传奇的一次,她带人夜袭敌军据点,用不到二十发子弹击毙敌人守军头目,把整个据点搅得天翻地覆。
她带回来的情报,直接为我军打开了一条突破口。
盛光华夫妇两个人相互扶持、并肩作战,写下了一段段足以载入史册的传奇。
可惜二人当年被敌人报复身亡,事情闹得很大,连大领导都亲自来祭奠,并命令全国戒严,一定要抓住凶手。
宋幼宁心脏怦怦直跳。
她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被困在板凳上的青年,竟然是盛光华和李纯青的孩子。
如果他的父母还活着,凭他们的功绩,足以立于金字塔顶端。
可偏偏,如今钱白杨只能困在这间昏暗的屋子里。
这其中的落差,让宋幼宁更觉得脊背发凉。
这一刻,宋幼宁已经完全相信了钱白杨的身份,只因她曾经在爸爸那里看过他和盛首长的一张合影,背景还是在战场上。
如今细看,钱白杨和盛光华还是很像的。
只是盛光华常年在外作战,皮肤黝黑,身材精壮,而钱白杨或许是因为瘫痪,很久没出门晒过太阳,脸色是不正常的白。
而且当时报纸上说的是盛光华全家都被枪杀身亡,无人生还。
谁能想到他们的儿子还活着,只是被带到了千里之外的南省。
宋幼宁深呼吸了一下:“你把名单交给我们,需要我们帮你做什么?”
钱白杨扬起一抹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
他严肃了面色,“我需要你们送我回京市,证明我的身份,帮我拿回盛家的东西。”
“等等等等。”宋幼宁做了个打住的手势,奇怪地问:“你背后不是有人帮你吗,怎么还需要我们送你回去?”
钱白杨露出一个苦笑:“帮我?不过是帮他们自己。”
他叹了口气,将一切缓缓道来。
李纯青在临死前将钱白杨托付给了盛兰花,并恳请她,不要告诉钱白杨他的身世,不要让他被仇恨蒙蔽了眼睛。
盛兰花咬牙答应了,但她心里其实一直在犹豫。
而且她是个有文化的人,会识字,会写文章,又因为她是盛家账房的女儿,在她心里,钱白杨始终是主子。
所以在金武大队扎根之后,她格外费心地教养他,成天逼着他写字读书,为此大队里的人还笑话过她穷讲究。
因为怕被人追杀,盛兰花并不敢将自己带出来的宝贝拿来换钱,日子过的相当紧巴。
她计划着,好好养大钱白杨,给他娶个温柔贤惠的妻子,等他有了孩子,给盛家留下了后代,就把他的身世告诉他。
却没想到娶了个林向红那个祸害回来。
盛兰花就更不敢说了,她清楚地知道,要是让林向红知道钱白杨的身世,那才是真完了。
但她不说,却不是没人发现钱白杨是盛光华的后代。
有人找到盛兰花,说想带钱白杨回京市,不能让盛家绝后。
那群人话说得漂亮,盛兰花却心知肚明,他们是为了盛家的财产来的。
当初盛光华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将所有明面上的财产都交给了政府,并说,如果他死了,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如果他没死,希望等他儿子成年之后,将一半东西交到他儿子手上。
“所以婶子没松口?”宋幼宁插话。
“是,她没答应,她后来跟我说,她宁可让我一辈子在这穷山沟里当个农民,也不要我被那些人吞得骨头渣都不剩。”
说到这里,钱白杨握紧了拳头。
他无法怪盛兰花什么,毕竟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可如果她能早点告诉他自己的身世,他也许不会毫无防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