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上的承庆帝闻言,果然生出几分兴趣。林文轩是他钦点的状元,还是连中三元之人,才学品性皆受认可,能得他题名,必非俗品。“哦?林爱卿学识渊博,能得他题名,想必是佳作了。景宏,你且诵来。”
“儿臣遵旨。”睿王清了清嗓子,调整气息,将以一种沉雄顿挫、饱含感情的语调,将《满江红·寄北漠将士》一字不落地朗诵出来。
词句铿锵,掷地有声。满朝文武,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官,还是经历过沙场的武将,无不被词中那磅礴的爱国激情、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所震撼。词毕,殿内先是片刻寂静,随即爆发出阵阵喝彩!
“好!好词!”
“此词慷慨激昂,足以激励三军士气!”
“字字珠玑,气贯长虹!”
尤其以安国公为首的武将,更是激动不已。安国公出列,声若洪钟:“陛下!此词其中意境,却让臣等老行伍仿佛重归沙场!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道尽了我边关将士对敌寇的切齿之恨与一往无前的决心!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边关将士的热血与忠魂!林大人好胸襟、好志气!”
众人纷纷向承庆帝称颂,皆言林文轩才情卓绝。然而,林文轩却在此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诸位大人谬赞。此词……并非微臣所作。微臣虽有幸为其题名《满江红·寄北漠将士》,但实不敢贪此天功。臣,并无此等吞吐山河之胸怀与眼界。”
承庆帝讶然:“哦?连状元郎都自愧弗如?那此词究竟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林文轩抬起头,声音清晰传遍大殿:“回陛下,作此词者,乃是景王殿下之义妹——蓝羽小姐。”
“蓝羽?”
“景王的义妹?”
“那个边军遗孤?年仅十四岁的女子?”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议论声。一个边军遗孤、年纪尚幼的女子,竟能写出如此雄浑悲壮的词作?
林文轩不疾不徐,将昨日与蓝羽的对话稍作修饰,禀明圣上:“陛下,昨日臣与蓝羽小姐略有交谈。她言道,其兄长自幼立志沙场报国,她深受影响。北漠危难之际,其兄毅然从军,她亦随行至北漠,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此词是她于北漠反击之战前,为激励兄长奋勇杀敌、守护疆土而作,借古喻今,心怀家国。只可惜……其兄最终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他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重。
林文轩的话音落下,紫宸殿内陷入了一片肃穆的寂静。许多大臣脸上动容,仿佛看到了边关那惨烈的景象与忠魂的泣血。
端坐于龙椅上的大晟承庆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感慨:“景玄这位义妹,朕此前亦有耳闻。其兄为护主捐躯,忠烈可嘉,名字亦在赵崇呈报的立功名单之上,赵崇对其早逝亦深表惋惜。”
御史台王御史出列,激昂陈词:“陛下!由此词可见,当时北漠将士,皆抱必死之心,卫我河山!如今景王殿下挥师北上,正是要为我大晟雪耻,为牺牲的将士报仇!”
几位言官也纷纷附和:“陛下,我大晟天威,岂容北狄蛮族屡次挑衅?正当以此雷霆之势,扬我国威,震慑四方!”
几位武将更是趁势将赞誉转向萧景玄:“景王殿下临危受命,以少胜多,已显其能。如今更能在短时间内整军再战,直捣黄龙,可谓智勇双全,实乃国之干城!”
刘尚书见风向陡然转向对景王的一片褒扬,心中暗急,本是议论诗词,怎又绕回到萧景玄的功劳上?他连忙出列,试图将话题拉回:“陛下,蓝羽小姐有此才情,更兼忠烈之后,理应予以嘉奖,以示朝廷抚恤忠良、鼓励才学之意。”
晋王萧景容站在队列中,面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中却是一片冰冷。这些朝臣,之前还多有反对持续用兵、质疑萧景玄贪功的言论,如今一首词,竟让他们态度大变!他暗自咬牙,面上却附和道:“父皇,刘尚书所言极是。蓝羽妹妹才情过人,又是忠烈之后,二哥远在边关,朝廷理当多加照拂,厚赏以示恩宠。”
承庆帝目光扫过殿下众臣,沉吟片刻,朗声道:“众卿所言有理。景玄为国征战,其义妹蓝羽,忠烈之后,才德兼备,深明大义。传朕旨意,册封蓝羽为县主,封号——北定。”
“北定”二字,既暗合其词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之志,又寄托了朝廷期盼北疆安定之意。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山呼。
旨意迅速传出宫闱,“北定县主”蓝羽之名,伴随着那首《满江红·寄北漠将士》,真正响彻了整个神京,成为了街头巷议的焦点。
喜欢寒刃旧青囊请大家收藏:(m.38xs.com)寒刃旧青囊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