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影将白颖儿带到一座山前,道:“弟子都在山上精舍等候。”
白颖儿点点头,落到山顶,神识散开,山中顿时飞出数道遁光。
此时山中所有修士都是修炼《太乙灵枢经》的五雷教弟子。望着这些弟子,白颖儿竟有丝丝紧张,她现在将带领这些弟子缔结灵网,师父也在关注着这里。
“弟子拜见师尊!”
众弟子齐齐下拜,共有十几人,皆是阴神修士。
阴神境界还不能完全舍弃肉身,仅以阴神驻世,因此他们还都保留着原本的躯壳。
“众弟子听令,凝神入定!”
白颖儿盘膝坐定,众弟子纷纷仿效,山顶很快寂然无声。
此时秦桑已经停下修炼,在洞府遥观这里。
他自觉在阴神之境打磨的差不多了,可以尝试冲击阳神,但在此之前要先做一件事,观摩灵网缔结的过程。
白颖儿将是灵网之中,这些弟子都是修炼《太乙灵枢经》的佼佼者,直接和白颖儿的灵枢相连,相当于灵网的第二层级,未来秦桑融入灵网,地位也和他们相当。
完整的灵网是非常庞大的,白颖儿和这些弟子只是组成一个灵网的雏形,以后还会不断拓展,接纳更多弟子。
忽然,秦桑神情一动,感知到白颖儿引动了阴神中的灵枢,其他弟子也纷纷触动各自灵枢,虚空中顿时传出阵阵神识的波动。
在此之前已将结网之法传给这些弟子,他们心甘情愿配合白颖儿缔结灵网,才会被送到这里。缔结灵网必须弟子诚心接纳,倘若对方不愿融入,是修不成的。
当他们施展法门,阴神之中开始发生无形的变化,灵枢运转,渐渐诞生出一根奇特的神识之丝。
白颖儿身上率先出现变化,周围的天地元气突然被她吸引,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很快形成呼啸的灵潮,灵潮引发天象,乌云密布、狂风阵阵。
天地元气汇聚到白颖儿身边,然后如决堤一般,倒灌进她体内,在灵潮之中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漩涡,此情此景仿佛白颖儿正在突破境关。
在白颖儿体内,灵枢正全力运转,那根神识之丝自行盘结缠绕,一道符文正逐渐勾勒而成,符文尚未成型就已经复杂无比。
每完成一笔,符文都要吞噬海量的天地元气,幸好是在秦桑的道场,灵气丰盈,予取予求。
有惊无险,符文顺利成型,白颖儿紧绷的神情稍稍缓和,心中一动,符文便融入灵枢。
这一幕,让秦桑回想起当初修行道庭法门,受箓和铸坛的过程,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难怪周前辈敢将灵枢称为心坛。若非秦桑知晓当世道庭的底细,很可能会被周前辈那番说辞蒙混过去。
道门在入道之初即可授箓铸坛,而《太乙灵枢经》要到出窍之境,相当于元婴期才开始铸灵枢,并且需要灵枢稳固之后方能勾连灵网。但灵网显然更为简单便捷,修士不需要在现实中建造法坛,也不用借助外物,只要求强大的元神之力和充沛的天地元气。
白颖儿当众施展法门,目的是供众弟子观摩。
整个过程看似没有太大的波澜,实则繁复异常,以白颖儿的修为也未能参悟透彻,得了秦桑悉心指点,方才领会精要,一举成功。
白颖儿缓缓睁开双眼,看到众弟子神色各异,都陷入了沉思,便没有打扰他们。直至半月之后,才有第一个弟子露出恍然之色,随后立刻开始尝试。
感知到那里的动静,白颖儿移目过去,见是一白面少年,回忆起此人法号澜古,然后就看到那名弟子第一次的尝试失败了。
她是灵网之主,凝结的符文远比这些弟子复杂,他们的更像是简化版,否则在山顶枯坐几年也未必有几人能成。
这名弟子不断尝试,屡败屡战。渐渐地,其他弟子也陆续醒悟。
一时之间,神识的波动到处弥漫,天地元气时聚时散,有时几息之间就会有各种天象轮番出现。
终于有第一个弟子修成这道法门,正是澜古。
白颖儿露出欣慰之色,心神微动,澜古正在查看自己的灵枢,闻声神情肃然。
紧接着,白颖儿触动自己的灵枢,分出一道符文虚影,飘向澜古。
澜古心神内守,符文在灵枢之中显化,飞离灵枢,和符文虚影交融。白颖儿的符文虚影似乎被他的符文吸收了,在符文交织的瞬间,一抹隐晦的波动闪过。
洞府之中,秦桑目光微微一闪。
方才这一步意味着澜古勾连到了属于白颖儿的灵网,刹那之间,虽无异象,却似有一抹道韵,其中竟有秦桑都看不透的东西,白颖儿和那些弟子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自以为悟通了这道法门,孰不知还流于表面。
秦桑暗自沉思刚刚的道韵究竟是什么,没有打断白颖儿他们。
澜古收回灵枢,感应片刻,脸上露出奇异的表情,看向白颖儿。白颖儿冲他微微颔首,忽又看向另一名弟子,这名弟子刚刚也完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