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被窗帘缝隙漏进来的阳光刺醒的。她翻了个身,摸到枕边震动的手机时,屏幕上已经跳着萧凌发来的消息——不是文字,是张照片。
照片里的天刚蒙蒙亮,靛青色的云絮被晨光染成橘粉色,地平线处卧着半轮通红的太阳,像颗被谁悄悄放在天边的咸蛋黄。山尖的轮廓在光晕里若隐若现,连带着近处的草叶上都凝着晶亮的露珠,仿佛能听见露水滚落时的轻响。九月盯着照片发了会儿呆,指尖划过屏幕上那片滚烫的霞光,突然想起萧凌说过要去邻市的山涧露营,原来他真的爬起来看日出了。
“太美了。”她敲下这三个字时,窗外的麻雀正落在空调外机上叽叽喳喳。
对话框很快跳出新消息,是系统提示的生日蛋糕表情。九月这才猛然想起,今天是萧凌的生日。她赶紧补了句:“祝萧公子,生日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萧凌的回复总是这样简洁,像他镜头下的风景一样,从不添多余的修饰。
九月把手机倒扣在床头柜上,听见对床的芳芳的早已没了动静。昨晚临睡前,芳芳还在试穿新买的碎花裙,说要趁着国庆假期去多赚钱。
她其实也想过,如果自己是男生就好了。像萧凌那样,背着帆布包说走就走,去看凌晨四点的海,去追山间的日出,而不是窝在宿舍里,对着《心理与教育测量》上的信效度公式发呆。可转念又笑了,萧凌镜头里的风景再美,终究是隔着屏幕的光影,她的战场在摊开的书本里,在密密麻麻的笔记中,在那些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的理论里。
她起身拉开窗帘,国庆的阳光铺天盖地涌进来,落在书桌上那本摊开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上。书页边缘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夹在里面的书签是去年在图书馆门口捡到的银杏叶,如今早已干枯成脆生生的黄褐色,叶脉却依旧清晰,像谁在上面画了张细密的网。
十月一日的早上八点,校园里静得能听见风穿过梧桐叶的声音。九月踩着自己的影子走向图书馆,运动鞋底碾过路面的银杏果,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那是秋日用腐烂宣告成熟的方式。
图书馆的玻璃门虚掩着,推开门时撞见管理员阿姨在打扫卫生,国庆期间也就自习室开门而已。“丫头又这么早啊!”阿姨笑着拧干抹布准备擦大门口的玻璃,“国庆不出去玩?”
“备考呢。”九月扬起手里的帆布包,拉链处露出半截笔记本,封面上贴着张便利贴,写着“今日目标:搞定信效度”。
二楼自习室的灯果然亮着盏孤灯,像黑夜里浮着的星子。九月熟门熟路地走向靠窗的老位置,指尖抚过冰凉的桌面时,摸到块浅浅的凸起。她低下头,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辨认——是去年期末备考时,用圆规尖刻下的小太阳,如今被无数双手磨得只剩个模糊的轮廓,像谁在桌面上烙下的半梦半醒的印记。
她把帆布包往椅背上一挂,掏出《心理与教育测量》摊开。书页哗啦啦翻过几页,停在信度与效度的章节。那些公式像一群生了锈的铁线,在纸面上纠缠成网:克龙巴赫α系数的计算式里藏着无数个变量,重测信度的误差分析像团打了结的毛线,效度评估的维度划分更是让她想起外婆家缠在篱笆上的牵牛花藤,看得见藤蔓却找不到根须。
九月咬着笔杆在草稿纸上画下第一个公式。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她听见窗外的鸟鸣渐渐清晰起来,先是一只灰喜鹊的独唱,后来变成一群麻雀的合唱。她算到第三遍时,晨光终于漫过桌面,在公式上投下窗格的影子。这时候她才发现,斜对面的座位不知何时坐了个人。
是个穿灰色连帽衫的男生,低着头在背单词。摊开的红宝书封面上印着烫金的“六级英语冲刺”,扉页上用黑笔写着一行字:“距离考试还有47天”。他背书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空气里的灰尘,只有在卡住时才会皱着眉敲敲自己的太阳穴,那模样让九月想起初中时总考年级第一的班长,永远在跟时间赛跑。
她重新低下头,盯着草稿纸上反复涂改的公式。阳光爬上“内容效度”四个字时,她突然觉得那些字母和符号活了过来,像一群在纸面上跳圆舞曲的小妖精,旋转着把思路越缠越紧。她把笔一扔,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窗玻璃映出她的影子,眼下有淡淡的青黑——那是昨夜熬到两点的证明。
去接水的路上,走廊里飘来热水管的铁锈味。九月刚拧开饮水机的开关,就听见后排传来压低的说话声。
“毛中特的时间线我真的记不住。”一个女生的声音里带着叹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混在一起。”
“我把年份抄在卡片上了,每天揣兜里看。”另一个声音说,“昨天中午在食堂排队还背呢,被打饭阿姨笑了。”
九月捧着接满热水的玻璃杯站在走廊,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她望向窗外,一棵老银杏的叶子正簌簌往下落,金黄的叶片打着旋儿飘向地面,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