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雇了一个货郎,帮着将这些东西装上租来的马车,然后亲自驾着车,朝城外而去。
吴俊泉与莫邪对视一眼,悄然跟上。
马车出了城,行了约莫二十里路,拐进了一片树林深处。
林木掩映间,隐约可见一座宽敞的院落。
那院子只是普通的泥墙平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但院子却极大。
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稚嫩的喧哗声。
篱笆墙筑的很高,泥巴也很新,像是最近新做的。
林中常有野兽出没。围墙做的老高。倒难为叶六娘细心了。
而后他们看到了院内的景象:三十几个年纪不一的孩子,小的约莫三四岁,蹒跚学步,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已是半个劳力。他们穿着打满补丁但浆洗得干净的粗布衣服,有的在费力地搓洗着比自己还大的衣物,有的在菜地里笨拙地除草,还有的围着鸡圈兔笼添食喂水。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面相淳朴的大婶,正忙碌地在灶台边张罗着早饭!
一大锅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红薯稀饭,一笼杂粮窝窝头,只有零星几个白面馒头,佐饭的是从坛子里捞出来的、黑乎乎的自家腌咸菜。
虽然清贫,但院子里充满了生机与一种相互扶持的暖意。
当叶六娘驾着马车出现时,孩子们顿时像欢快的小鸟般围了上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叶姨!叶姨!”。
个个脸上洋溢着亲近与依赖。他们七手八脚地帮忙卸货,小小的身影忙碌却有序。
站在院门外的吴俊泉和莫邪,都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深深触动。
莫邪眼中的冷意彻底消融,化为一种复杂的了然与敬意。
吴俊泉则感觉心口被一种温暖而酸涩的情绪填满。
他听到叶六娘一边分发着新买的糖果,一边对那位大婶絮叨:“……还得抓紧再备些厚被褥和棉衣,眼瞅着天就要冷了,孩子们脚上的草鞋也得换成棉的……还有过冬的柴火,也得再多买些,这林子深,冬天可难熬了……”
吴俊泉再也忍不住,迈步走了进去。
叶六娘看到他,先是一惊,随即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和被人窥见另一面的尴尬。
那个在红尘中打滚、八面玲珑的老板娘,此刻在这些孩子面前,却流露出一种母性的光辉,这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吴俊泉没有多问,也没有丝毫质疑。
他直接掏出身上所有的银票,厚厚一沓,看面额加起来至少有三四千两,塞到叶六娘手中,语气真诚道:“老板娘!这些,拿去给孩子们置办过冬的衣物被褥,多买些吃的,把房子也修缮一下。务必让他们安稳长大。”
三四千两!这简直是一笔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巨款!叶六娘看着手中的银票,手都在颤抖,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激动得语无伦次,连忙招呼孩子们:“快!快谢谢恩公!给恩公磕头!”
孩子们懵懂,但看着叶姨如此激动,也听话地就要跪下。
“不可!”吴俊泉急忙阻止,弯腰将最前面一个想下跪的小女孩扶住,温声道,“不必跪我。好好长大,便是最好的感谢。”
孩子们仰着头,呆呆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好看得不像凡人的大哥哥。
他穿着洁白的衣服,笑容比阳光还温暖。尤其那几个三五岁的小娃娃,睁着乌溜溜、不灵不灵的大眼睛,仰着小小的脑袋,奶声奶气地问道:“你是神仙哥哥吗!”
这一声呼喊,纯粹而依赖,瞬间击中了吴俊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被融化了。
他忍不住弯腰,将一个约莫五岁大、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抱了起来。
小男孩突然被举高,先是一愣,随即兴奋地咯咯笑起来,小手挥舞着:“神仙哥哥,举高高!举高高!”
吴俊泉从善如流,轻松地将小男孩举过头顶,引得孩子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这一下,其他孩子全都围了过来,扯着他的衣角,纷纷嚷着:“我也要!神仙哥哥,我也要举高高!”
吴俊泉丝毫不觉疲倦,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笑容,他将一个个孩子轮流举起,放下,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那白色的身影在孩子们中间穿梭,耐心而温柔,仿佛将所有的光芒都汇聚到了自己身上。
叶六娘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用手背悄悄拭去眼角的湿润。
莫邪静静立于院门阴影处,看着那在孩童簇拥中笑容灿烂的少年。
他冰冷的唇角,勾起了一抹极淡、却极为真实的弧度。
这种感觉还挺不错。
叶六娘走到莫邪身边,望着眼前景象,眼中带着感激与一丝复杂:“莫公子,吴公子!多谢你们。”
莫邪目光未移,只是淡淡开口:“不必谢我。是他心善。”
吴俊泉却道:“老板娘,你不必谢我。你做的比我好!我真的很佩服您!”
叶六娘苦笑一下,低声道:“这乱世,孤儿太多。我能力有限,只能尽力护住眼前这些。这客栈开着,三教九流的消息灵通,有时也能避开些祸事,赚来的银钱,大半也都在这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