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贾璋不时给袭人和晴雯夹菜,让薛宝钗见识到了从未见过的主仆关系。
当然,贾璋也多次给她夹菜,让她心里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被关心爱护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像她母亲和哥哥那样,并非血脉亲情。
甚至,她觉得也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
它更像是两个平等的人,剥去一切世俗身份的外壳,进行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交流。
这种关心很纯粹,原始而温暖,不掺杂任何功利和计较,甚至它没有任何理由。
薛宝钗看着眼前这和谐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她,主仆有别,男女有别,身份有别,尊卑有别,不可逾越。
可眼前的一切,却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温馨与自在。
她不禁看向贾璋,心绪浮动,若是能和这样的人度过一生,貌似也挺好的。
即便他一无是处,一无所成,但人性中依旧有着许多闪光点。
“宝姐姐,你怎么不吃了?”贾璋关切地问道。
薛宝钗蓦地回神,脸颊浮现出两朵红霞,忙垂下眼帘,“没什么,只是突然觉得,这样挺好的!”
“挺好的?”贾璋有些不明所以。
薛宝钗轻轻点头,唇边凝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笑痕:“就是挺好的啊。”
说着,她竟主动为贾璋夹了一箸菜,轻声道:“吃饭吧!”
这种逾矩的行为,于她而言新鲜而又刺激,宝钗甚至觉得心底有些愉悦?!
贾璋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好,吃饭。”
这面热心冷,心如坚冰一般无情的宝姐姐,好像被他融化了一点点。
宝钗的心态从拘束到自然,用完了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顿早饭。
饭后,两人又在绛芸轩用了茶,闲谈了片刻。
言谈间,薛宝钗惊讶地发现,不管她说什么,宝玉都能接得住,并且还能提出许多新奇的观点。
即便是宝玉最不喜欢的四书五经,只要她问了,宝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推陈出新,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宝钗疑惑道:“宝兄弟,你以前不是最不喜欢读书吗?”
贾璋点了点头,“没错啊,但不喜欢,不代表我不会啊。”
薛宝钗轻笑着追问:“那你还觉得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吗?”
贾璋略作沉吟,“这倒也不一定,不过十之八九都是。”
“其实,并非读书做官的人,像我们这些勋贵权门,世家大族,才是最大的禄蠹。”
他自嘲一笑,“而我,生来就是一个禄蠹!”
薛宝钗心中剧震,忙道:“宝兄弟,这样的话,以后你可别再说了。”
“若是被外人听去了,恐怕会给你招来灾祸。”
宝玉这番话,指向的是“举一国而奉一人”的统治制度,几乎动摇了整个统治根基。
她本以为宝玉的想法会有所改变,没成想竟然更进了一步,比以前更危险。
贾璋耸了耸肩,笑道:“宝姐姐又不是外人,若是别人,我才不说呢。”
宝钗闻言,心里有些窃喜,反问道:“若是......林妹妹,你也不说吗?”
贾璋直言不讳道:“林妹妹,她根本不会问这种问题。”
薛宝钗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低声道:“那我......以后也......不问了。”
贾璋摆了摆手,“不必刻意如此,人和人又不是一样的。”
“世界之美,美在千人千面,而不是千篇一律,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方显其妙!”
“林妹妹有林妹妹的美,宝姐姐有宝姐姐的美,若是为了一种美而牺牲另一种美,岂不可惜?”
如此直白地夸赞,听得薛宝钗小鹿乱撞,脸颊滚烫。
她本以为自己是淡漠无情的,此刻却和寻常怀春少女别无二致。
她慌忙放下茶盏,站起身,“宝兄弟,我该回去了,母亲还等着呢。”
“好!”贾璋也随之起身,“我们一起吧!”
“啊?”薛宝钗这才想起宝玉待会要去他们那儿吃饭,低应一声:“哦!好吧。”
贾璋见宝钗露出这般小女儿姿态,与平日的端庄形成巨大反差,还挺有意思的。
两人一起去了梨香院。
刚进院门,薛姨妈就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哎哟,我的儿,快进来!”
贾璋先行了一礼,“给姨妈请安。”
“老祖宗和太太说她们不得空,特让我代她们向姨妈问好。”
薛姨妈连忙扶起他,“快别这么客气,都是一家人。”
“外面天冷,快去里间暖阁里坐。”
说着,她一手拉着贾璋,一手拉着宝钗就进了暖阁。
她让贾璋和宝钗并肩坐在一起,自己则是坐在他们对面,“莺儿,快上茶和点心。”
她又看向贾璋,“宝玉啊,上次的事情,真是多亏你了。”
贾璋摆手道,“姨妈,您不是说了嘛,都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薛姨妈笑着连连点头,“是,都是一家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