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合兵沛县 寿春求援
沛县郊外的汉军大营,旌旗连绵数十里,甲胄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经过一日休整,刘进率领的亲征大军锐气更盛,正沿着官道向北行进,朝着李靖驻军的营地而去。
“陛下,前方便是李将军的营寨了。”狄青策马来到御驾旁,指着远处的营垒说道。只见那营盘壁垒森严,壕沟纵横,鹿角林立,隐约可见巡逻的士兵往来穿梭,透着一股严明整肃之气。
刘进掀开车帘,点头道:“李靖治军果然名不虚传,这般营垒,便是陈友谅来攻,也讨不到好处。”
说话间,大营方向已传来号角声,李靖带着麾下将领快步迎了出来。他身着亮银甲,腰悬佩剑,见到刘进的御驾,连忙躬身行礼:“末将李靖,参见陛下!陛下亲征辛劳,末将未能远迎,罪该万死!”
“李将军免礼。”刘进走下御驾,扶起李靖,笑道,“一路辛苦的是你。朕听闻你数次击退陈友谅的援兵,保住了豫州防线,当记一功。”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李靖谦逊道,随即侧身引路,“陛下,营中已备好军帐,请陛下入帐歇息,末将再向您详禀战局。”
刘进点头,与李靖并肩走进大营,穆桂英、王兰英等嫔妃与房玄龄、郭嘉等谋士紧随其后。中军大帐内早已陈设妥当,案几上摆放着茶水点心,最显眼的是一幅巨大的徐州舆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
待众人落座,李靖便上前指着舆图说道:“陛下,自张定边率军潜入豫州后,陈友谅果然按捺不住,曾三次派兵西进,试图接应张定边。第一次派其弟陈友仁领兵三万,被末将在萧县击退;第二次派张必先率军五万,在丰县被苏定方击溃;第三次是陈友谅亲率大军八万,却被末将设伏,折损两万余人,狼狈退回彭城。”
“哦?陈友谅倒是舍得下本钱。”刘进挑眉道,“看来他对张定边这支兵马,倒是颇为看重。”
“并非看重张定边,而是怕陛下乘胜东进,直取徐州。”郭嘉摇着折扇,笑道,“陈友谅新占徐州,根基未稳,最怕的便是大军压境。他派张定边设伏,本想侥幸一击得手,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折损了五万精锐。”
李靖点头附和:“奉孝先生所言极是。张定边被杀的消息传到彭城后,陈友谅连夜召开军议,次日便下令全军撤回彭城,还命各县焚烧粮草、拆除桥梁,看样子是要坚壁清野,死守城池了。”
刘进看向舆图上的彭城,手指轻轻点了点:“坚壁清野?他以为这样就能挡住朕的大军?”他转向李靖,沉声道,“李将军,接下来的战事,便仍由你统筹指挥,率领大军进攻彭城,务必一举歼灭陈友谅,拿下徐州!”
李靖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振奋:“末将领命!请陛下放心,末将定当不负所托,早日攻克彭城,献陈友谅首级于陛下帐前!”
“好。”刘进满意点头,“军中诸事,你可自行决断,不必事事请示。朕与诸位谋士在此坐镇,为你后盾。”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亲卫的禀报声:“启禀陛下,寿春刘繇大人派来的使者求见,说有紧急军情禀报。”
“刘繇的使者?”刘进略一沉吟,“宣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青衫、举止儒雅的中年文士走进大帐,对着刘进躬身行礼:“草民是仪,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刘进打量着是仪,见他虽面带风尘,却神色沉稳,不由点头道,“先生便是刘繇大人派来的使者?不知寿春近况如何?张士诚的攻势是否猛烈?”
是仪直起身,脸上露出忧色:“回陛下,自张超派张士诚领兵三万进攻寿春以来,至今已有半月。张士诚虽勇,却无谋略,几番猛攻都被我军击退。只是……寿春守军仅有一万五千人,连日苦战下来,伤亡已近半数,粮草也即将告罄,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了。”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急切:“我家主公深知寿春乃淮南要地,一旦失守,张超便可沿淮河西进,威胁豫州腹地,故而拼死抵抗,特命草民前来求援,恳请陛下速发援兵,救救寿春百姓!”
帐内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房玄龄率先开口:“陛下,寿春确实重要,若被张士诚夺取,不仅淮南震动,我军进攻徐州的侧翼也会暴露,不得不救。”
李靖却有些顾虑:“只是我军正准备进攻彭城,若分兵救援寿春,怕是会分散兵力,让陈友谅有喘息之机。”
“李将军此言有理,但若不救寿春,损失更大。”杜如晦道,“张超本就野心勃勃,若让他夺取寿春,与陈友谅形成呼应,我军将腹背受敌,反倒更难办。”
刘进手指敲击着案几,沉吟道:“寿春必须救,但进攻彭城的计划也不能耽搁。李将军,你看可调何人领兵救援?”
李靖略一思索,答道:“郭子仪将军沉稳善战,麾下兵马也经过柴岭涧一战的补充,可用。若让他领兵三万,再配上张合、高览等将领,足以击退张士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