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光影之下,悸动萌芽
周六下午,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将青藤大学艺术中心多功能厅照得明亮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纸张的味道。林溪站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攥紧了手中那张印着“特邀”字样的邀请函,指尖微微发凉。
她穿着最干净整洁的米白色衬衫和牛仔裤,头发仔细地梳成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新买(或者说顾屿送的)的画笔和速写本被她紧紧抱在怀里。紧张感像无数只小蚂蚁在心口爬。面对传说中的国画大师陈墨教授,还有那些可能早已声名鹊起的学长学姐竞争者……她这个被“特邀”的新生,真的不会贻笑大方吗?顾屿那句“值得被看见”,此刻像沉重的砝码,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推开厚重的木门,想象中的拥挤人潮并未出现。偌大的多功能厅里,只稀疏坐着不到二十人。座位呈扇形围绕着前方一个临时布置的展示台和讲席。灯光柔和地打在中央,营造出一种专业而专注的氛围。
“咦?不是说陈墨教授的沙龙很火爆吗?怎么人这么少?”夏小满陪着林溪一起来,此刻也惊讶地小声嘀咕。
林溪也有些疑惑。她环顾四周,发现落座的大多是高年级艺术系公认的佼佼者,以及几位神情沉稳、一看就是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助教。每个人的神情都带着专注和期待。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角落,没有看到那个预想中会让她更紧张的身影(顾屿),心里松了口气,却又莫名地……有一丝失落?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迎了上来。周浩然穿着学生会的制服马甲,笑容阳光灿烂,声音却压得很低:“林溪学妹?这边请,你的位置在前面。”他熟稔地引导着林溪和夏小满走向扇形区域中视野极佳的第二排位置,旁边还预留了一个空位给夏小满。
“浩然学长?你怎么在这儿?”林溪惊讶地问。
“学生会负责协调保障嘛。”周浩然眨眨眼,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促狭,“老大……呃,顾副主席特别交代了,要确保特邀嘉宾有最好的体验。”他特意加重了“特邀嘉宾”四个字。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顾屿……他连这个都安排好了?这个“清场”级别的沙龙,这个绝佳的位置……都是他特意安排的?一股暖流混合着更深的忐忑涌上心头。
沙龙开始了。陈墨教授年过花甲,精神矍铄,穿着一身素雅的中式盘扣衫,气质儒雅。他没有进行冗长的理论讲座,而是以“捕捉瞬间的生命力”为主题,结合自己多年写生创作的经验,用平实而深刻的语言,讲述如何在纷繁世界中提炼纯粹的美,如何赋予静态画面以呼吸和灵魂。
他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田。林溪渐渐忘记了紧张,完全沉浸在大师描绘的艺术世界里。当陈教授展示他的一幅幅写生稿——风雨中的老树、晨曦下的荷塘、市井巷陌里鲜活的人物——林溪的眼睛越来越亮。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图书馆窗边捕捉梧桐光影时的专注,看到了自己笔下那些试图抓住生命律动的线条!
“真正的艺术,不在于技巧多么炫目,而在于你是否用‘心’去看,用‘情’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光影与神韵。”陈教授的目光慈和而锐利,缓缓扫过全场,“哪怕是一张潦草的速写,如果它抓住了那一刻的灵魂,它就拥有了无价的生命力。”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林溪!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速写本,那里有她无数张“潦草”却饱含情感的练习。她想到了被顾屿珍藏在金属盒子里的那张梧桐树影草稿……难道,他也是这样想的?
互动环节开始。陈教授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或困惑。几位高年级学生展示了精心准备的画作,陈教授一一给予中肯的点评,既指出不足,也肯定优点。现场气氛融洽而专业。
林溪的心在剧烈挣扎。她很想拿出自己那些光影速写,又怕在这么多高手面前班门弄斧。她下意识地看向夏小满,夏小满用鼓励的眼神用力点头。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陈教授温和的目光似乎无意间落在了她身上,带着一丝鼓励的笑意:“这位同学,我看你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有光。有没有什么习作,或者困惑,愿意和大家分享?”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溪身上!她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心脏狂跳。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巨大的勇气,从速写本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了几张纸——不是水彩,正是她平时画的那些光影速写!有图书馆窗外的梧桐树影(一张新的),有食堂门口雨伞下匆匆的人影,有夕阳下拖着长长影子的自行车……线条依旧带着练习的稚嫩和潦草,但每一张都努力捕捉着瞬间的光影变化和氛围。
她将画稿递给走过来的助教,助教将其放在展示台上。当投影仪将那几张“不够完美”的速写放大在屏幕上时,林溪清晰地听到周围传来几声极低的、带着不解或轻笑的议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