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路交谈,已至皇城左近。高大的宫墙投下森然的阴影,守门的金甲侍卫肃立如林,气氛顿时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朱元璋停下脚步,转过身,对王卓随意地摆了摆手:“行了,就送到这儿吧,不必跟着咱进宫了。”
王卓闻言一愣,下意识道:“陛下,臣……”他以为自己还需回宫复命或等候进一步的指示。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说道:“老住在那偏殿或者北镇抚司,不像话。咱在皇城根儿底下给你寻了处宅子,以后那就是你在京城的落脚地。去看看合不合心意。。”
赏赐宅邸?王卓心中一惊,这可是莫大的恩宠,尤其是在这寸土寸金的皇城附近。他连忙躬身道:“陛下厚恩,臣感激不尽!只是臣何德何能……”
“让你去你就去。”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不容置疑,“往后往来办事也方便些。去吧,自有内侍带你过去。”说完,不再给王卓推辞的机会,转身便在侍卫的簇拥下径直入了宫门。
一名一直默默跟在后面的中年太监此时上前一步,脸上堆着恭敬的笑容,尖细着嗓子道:“王大人,请随咱家来吧。”
王卓压下心中的惊讶与疑虑,点头道:“有劳公公了。”
他跟着太监离开宫门区域,转入一条宽敞整洁的街道。这里显然是达官显贵聚居之地,高墙深院,朱门紧闭,气氛静谧而威严。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太监在一处极为气派的府邸前停了下来。
这座宅院显然非同一般,高大的门楼甚至比周边几家还要气派几分,门前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朱漆大门上的铜钉闪闪发光,只是门楣上原本悬挂匾额的地方空着,略显突兀。
“王大人,就是这儿了。”
随着“吱呀”一声闷响,大门被推开,里面的景象让王卓再次感到了震撼。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极其宽敞的庭院,青石板铺地,两侧是抄手游廊,廊柱皆用上等木材,漆色鲜亮。穿过庭院是宏伟的厅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不及皇宫奢华,但其规格和精致程度,远非普通富户之家可比。放眼望去,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应俱全,规模之大,简直像一座小型公园。
“我滴个乖乖……这,这就是我在首都……不,在京城的宅子了?”王卓一时间有些恍惚,差点说漏嘴。从一个需要父母资助才能在老家市区买房的北漂失业青年,到瞬间拥有皇城脚下的顶级豪宅,这种跨越感甚至比时空穿越本身还要不真实。
“这……这宅子也太过豪奢了,公公,是否弄错了?”王卓有些难以置信。
那太监闻言,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他压低了声音,意味深长地说道:“王大人放心,错不了。此乃陛下亲口指认,赐予大人您的。这宅子啊……说起来,前主人家喻户晓,正是……嗯,逆党胡惟庸的私宅之一。”
胡惟庸!
王卓心头猛地一跳,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洪武朝最大的政治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被诛九族、牵连数万人的胡惟庸案的主角!他的宅子!
皇帝将这样一座充满血腥和政治意味的宅子赏赐给他,其用意绝非“方便办事”那么简单。这是一种厚重的恩赏,更是一种无声的警示和敲打——朕能给你一切,也能收回一切,让你惊醒这宅子前任主人的教训。
就在这时,门内早已候着的一群人立刻迎了上来。为首的是一个年约四十、面相精干、穿着体面青衫的中年男子,他快步上前,对着王卓和太监深深一揖,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小人刘全,忝为府上管家,恭迎王大人回府!恭迎公公!”
在他身后,齐刷刷站着二三十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皆是衣着整洁,低眉顺眼,齐声问安。
太监似乎很满意这场面,笑着对王卓介绍道:“王大人,刘全是宫里出来的老人了,懂事、能干。陛下体恤大人初来京城,身边无人照料,特意从内务府调拨了这些使唤人等,都是懂规矩、手脚干净的。您尽可放心使唤。”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人,是陛下安排的,也都是“自己人”。
刘全立刻接口,开始熟练地介绍主要人员:负责采买的、看守门房的、打理花园的、厨房掌勺的……最后,他侧身引荐站在女眷前面的三位年轻女子:“大人,这三位是内院伺候的婢女:金兰、平儿、冬梅。她们针线、梳洗、伺候笔墨都来得,大人有何需求,尽管吩咐她们。”
三位婢女盈盈一礼,声音清脆:“奴婢金兰/平儿/冬梅,见过大人。” 她们容貌虽非绝色,却也清秀可人,低眉顺眼间自有一番风致。
豪宅、美婢、仆从如云……王卓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那点刚刚升起的惊惧,瞬间被一种巨大的、糖衣炮弹般的冲击所淹没。他内心疯狂呐喊:“卧槽!顶配!这特么就是封建社会的顶级腐败生活吗?!不行了不行了,老子快要被腐蚀了!万恶的旧社会,我好喜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