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内,前所未有的电灯光辉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亮如白昼。那台75寸的巨大电视屏幕,此刻正成为全场的焦点。朱元璋显然对这新奇的“观影”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并未让众人立刻散去,而是带着一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命令王卓播放由“东大”明史专家为他们精心剪辑的明初历史片段。
王卓操作着平板,视频开始播放。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洪武二十五年那个令人心碎的春天。画面以沉痛的色调,展现了太子朱标病逝的场景:东宫内的悲声,朝野上下的震动,以及的朱元璋,骤然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无法言喻的悲痛。镜头特写定格在朱元璋瞬间苍老了许多的面容和那双失去神采的眼睛上。
恰在此时,一阵低沉哀婉、充满宿命感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正是那首被后世网友戏称为“大明不妙曲”的《此去半生》。其旋律苍凉悠远,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无奈,瞬间将殿内所有人的情绪都拖入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就连原本只是看“故事”的诸王,在这音乐和画面的双重冲击下,也不由得鼻尖发酸,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酸楚。朱元璋本人更是怔怔地望着屏幕上那个悲痛欲绝的自己,手指微微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
音乐声持续,画面流转。紧接着,便是秦王朱樉于洪武二十八年暴毙的记载,以及晋王朱棡于洪武三十一年病逝的明确文字和后人绘制的想象场景。视频巧妙地将这接连的丧子之痛剪辑在一起,配合着那催人泪下的背景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朱元璋看着屏幕上闪过的画面和文字,身体不易察觉地晃了一下,他死死抓住龙椅的扶手,眼中不再是帝王的威严,而是充满了一位老父亲接连失去儿子的深切痛惜与无力回天的苍凉。他沉默地看着自己这两个还活生生站在面前、却已被“宣判”了命运终点的儿子,久久无言,那眼神复杂得让人心碎。
朱樉和朱棡本人更是面色惨白如纸,怔怔地盯着屏幕,仿佛看到了自己既定的、并不遥远的未来,巨大的恐惧和难以言说的不甘攫住了他们,让他们默然无语,只能艰难地吞咽着口水。
《此去半生》的旋律转而加入了一丝紧张与不安的变奏。画面跳转到建文元年后。朱允炆登基,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怂恿下,很快便雷厉风行地着手削藩。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镣铐加身,押解回应天囚禁;齐王、代王、岷王相继被废,呼天抢地;镜头最后定格在湘王府那冲天的火光,以及湘王朱柏为了保全清白,愤而阖宫自焚的惨烈场景……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秦王朱樉第一个忍不住怒吼出声,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方才的恐惧化为了对侄子的滔天怒火。
“允炆他...他怎能如此狠毒!这都是他的亲叔父啊!他眼里还有没有骨肉亲情!”晋王朱棡也气得浑身发抖,额上青筋暴露。
周王朱橚更是面色惨白如纸,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仿佛那屏幕中的火焰要烧到自己身上一般,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惧。就连一向最为沉稳的朱棣,眼中也喷涌出愤怒与冰冷的火焰,下颌绷紧。
音乐节奏加快,带上了几分荒诞与急促。画面播放到朱棣在北平被建文帝使者严密监视,被迫装疯卖傻的片段:他在大街上抢夺摊贩的食物、蓬头垢面地在泥地里打滚学猪叫、甚至被拖入肮脏的猪圈……这些不堪入目的画面,配合着《此去半生》那悲怆的底色,产生了一种极其诡异的观感。
晋王朱棡忍不住用胳膊肘捅了一下身边的朱棣,压低声音,语气复杂难言:“老四...没看出来啊...为了活命,你这...这也太...太能忍了!”虽是调侃,但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兔死狐悲的寒意和理解。秦王和周王也投来难以言喻的目光。至此,他们内心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若易地而处,自己被逼到装疯吃猪食、睡猪圈的地步,那除了造反,确实也没有第二条活路了。他们对朱棣的“靖难”,多了几分感同身受的悲凉。
音乐陡然变得激昂,展现出金戈铁马的战场之声。画面切换至北平保卫战。当看到肥胖且身有足疾的世子朱高炽,竟然在朱棣前往宁王处“借兵”时,临危受命,以惊人的韧性和智慧守住了北平城,以微弱兵力对抗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并最终等到父亲回援时,朱棣看向屏幕中那个平时并不太受他待见的胖儿子的眼神,第一次充满了惊异、骄傲和显而易见的深刻赞赏。
然而,接下来的画面却让刚刚因守城成功而稍显激昂的气氛急转直下。《此去半生》的旋律再次变得沉重而充满预示。视频清晰地呈现出在白沟河之战险象环生、朱棣本人几乎陷于绝境之际,他为了激励勇武的二儿子朱高煦,亲口对他许诺:“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努力啊!)配合着屏幕上打出的醒目字幕和旁白沉痛无比的解说——“此一言,虽出于绝境激励,却如同魔咒,为后世明朝延续叔侄相残、争夺大位的悲剧,埋下了最深重的祸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