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携女儿穿过人群时,看见几个孩童正舔着碗底残渣。"林大人此举,当得起仁善二字。"老学者拂须颔首。蔡琰攥着绢帕,目光扫过那些被救活的面孔,又悄悄望向林阳挺拔的背影。
"先生谬赞。"林阳遥指远方焦土,"盛世征粮纳税,乱世易子而食。百姓何曾有过好光景?"
这句话让在场众人心头震动。赵云沉默着将佩枪插得更深,蔡邕的叹息混在风里,而少女眼中的波光比粥汤更温热。
"再来一碗吧恩公!"
"俺这条贱命今后就是您的!"
"县衙差役都没给过半个馍..."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有人突然扔掉空碗,重重跪在泥地里:"求您收我们当兵!"无数皲裂的手掌相继拍打胸膛,沉闷声响连成一片:"愿为主公效死!"
灾民们围坐在粥棚边,捧着热粥和馒头狼吞虎咽。洪水冲毁了家园和田地,逼得他们背井离乡。谁曾想,在这逃荒路上竟能遇见善心人!
角落里的二狗捧着白面馒头,吃得满嘴生香。在他眼里,这寻常面食竟比肉还美味。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要永远记得林大人的恩情。"这个憨厚的庄稼汉眼里重新燃起希望。
灾民们纷纷望向粥棚前那位清俊的年轻人。正是这位林大人,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这样的场景在灾民间不断重演。
质朴的百姓最懂感恩。就像当年张角能掀起黄巾 ** ,不过是因为一碗热粥的恩情。
"唉,这顿饱饭怕是最后一顿了。"
"林大人能施粥已是天大恩德。"
"这碗粥救了我娘性命。"
人们低声议论着,准备继续赶路。
喝完简单的白粥配馒头后,这群人正准备继续赶路。
扬州素来是富饶之地,只要坚持往前走,总能走出这片受灾区域,抵达安全地带。到了那里,大家就能重获生机。
"乡亲们先别走!林大人要招募我们去广陵郡!"突然有人高声喊道。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在灾民间炸开了锅。
"林大人承诺,愿意去广陵郡的人,每天都能领到一碗白粥和一个馒头!到了当地,官府会发放农具开垦荒地,头三年免收赋税!"
人群顿时沸腾了。每天都有白粥馒头吃?还能免税垦荒?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紧接着又传来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林大人还说,愿意参军的人,白粥馒头管够,每天还能吃到肉!"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灾民们的热情:
"天!这是真的吗?"
"参军就能吃肉?"
"我要报名参军!"
"求林大人收留我们!"
"誓死追随林大人!"
林阳开出的优厚条件,让灾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群中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个个都迫不及待想要前往广陵郡。
哪怕只是前往广陵郡,每人每天也能领到一碗白粥和馒头!
虽不能完全填饱肚子
却足以保住性命!
倘若应征入伍,白粥馒头管够!
更能尝到肉食!
这般军饷待遇,令在场青壮无不沸腾!
这乱世之中,竟有如此厚待士卒的军队!
"林大人,我们要从军!"
"求大人收留!"
"某家力大如牛,定能冲锋陷阵!"
"某愿誓死追随林大人!"
霎时间,饥民们的呐喊声响彻全场,众人争相要投军效力。
值此东汉末世,人命贱如草芥。
回想黄巾肆虐之时
朝廷命各地自行募兵平叛
那些郡守发放的粮饷仅够勉强果腹
如今得遇林大人这般厚待
饥民们眼中都燃起了希望之火!
今日
这兵他们是当定了!
任谁都休想阻拦!
粥棚内侧
"后退!所有人退后!"
赵云与典韦横戟在前,将林阳护在身后。
甲士们筑起人墙,拦住了狂热的人群。
望着这番景象,林阳不禁暗自咋舌。
失策了!
竟忘了这些都是饿红眼的灾民!
白粥馒头加肉肠的 **
对他们而言实在难以抗拒!
(十八路诸侯联盟被李儒假借天子名义下发的诏令彻底击溃,顷刻间分崩离析!
袁绍率军返回渤海途中,途经冀州时突然发难,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太守的印信。与此同时,南阳的袁术挥师进攻青州,正式拉开了乱世征伐的序幕。
广陵郡江都县的官署内,程昱凝视着烽烟四起的疆域图,低声慨叹:"不过数月光景,汉室江山竟已糜烂至此!"他虽早预料到诸侯割据的局面,却未想到董卓仅凭一道矫诏,便令十八路诸侯自相残杀。
"主公现今行军至何处?"程昱收敛心神,向堂前哨探询问。士兵抱拳禀报:"大人,主公在扬州收容十余万灾民后,行军受阻,眼下刚抵淮安。"
听到这个关键位置,程昱猛地抓起案上地形图,眉心拧成川字。淮安地处要冲,稍有不慎便会与广陵太守张超爆发冲突。他当即沉声喝令:"传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值守 ** 得令飞奔而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